如果说【端正好】这支曲子,主要采取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接下来的【滚绣球】则是从正面刻画了莺莺的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 。写出了莺莺的愁与恨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儿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归去”,这里指离别,“疾”:快,早 。玉骢:青白色的马,这里指张生骑的马 。系:系住 。不得:不能 。倩:这里作“请”、“央求”解释 。迍迍:行动迟缓,走得慢的样子 。“马儿”两句,是说张生骑马在前走,莺莺乘车在后面跟随 。清代毛西河解释说:“马在前,故行慢(要走得慢);车随后,故走得快(要跟随得快)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说“不欲离也”,就是不想分离,要想挨得近一些 。这种解释很准确 。破题儿:开头的意思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意思是说相思才了 。别离又起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都是形容因为忧愁悲伤而消瘦 。钏:手镯 。
在这支曲子里,作者借助于自然景物、车马、手饰等具体事物,并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形象地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莺莺此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即将与张生分手了,莺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莺莺想到和张生经历了多少曲折、痛苦,才得到结合,不期然刚摆脱了相思之苦,却又马上生生地被迫分离,心中充满怨恨又万般无奈 。因此,她多么希望那长长的柳丝能够系住张生的马儿,留住不让他走;她又是多么希望那疏朗的树林能够挂住西沉的夕阳啊,让时间走得慢一些 。然而,柳丝难系,斜晖无情,玉骢无知,疏林难挂 。这是一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怨恨道旁的垂柳不肯系住行人之马,怨恨疏林不能挂住斜晖 。既然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痴情的主观意愿,那么,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让张生骑乘的马儿走得再慢一点,自己乘坐的车子跟得更紧一点——使得两情依依的亲人能够靠得更近一点,相随的时间更长一点 。但是,分手之处的长亭已经映入眼帘,别离的时刻已经逼近 。作者以高度夸张的手法,写人愁得顿时立刻地消瘦下来了,这种悲伤的心情有谁能够理解啊!礼教和爱情的矛盾,在这里表现得多么尖锐呀!金圣叹在评《西厢记》时说:“惊心动魄之句使读者易字失色 。”
如果说,以上两支曲子都是莺莺内心独白,把莺莺的怨、恨、依恋反反复复写出,语言由含蓄变为火一样的迸发,曲文颇具元人小令淋漓尽致、直率裸露的特点,那么,接下来由红娘问莺莺“今日怎么不打扮?”引出的第三支曲子【叨叨令】便是人物心灵的直接剖露 。红娘的问话触发了莺莺感情的闸门,使她内心的愁绪奔涌而出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泪做重重迭迭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地寄 。”“熬熬煎煎”就是熬煎、煎熬 。这里形容愁绪难遣,忧心如焚的痛苦感受 。靥儿:原指嘴边的酒窝,这里指女子在脸部,额头、腮边那样一种的美容妆饰 。则索:是只得的意思 。后面“索与我牺牺惶惶的寄”一句中的“索”,是应,要,须的意思 。解释略有不同 。兀的:是“这”的意思 。“兀的”同“不”字连用,则表示反诘的语气,表示“这岂不”“这怎么不”的意思 。“也么哥”这是元曲中常用的句末衬字,也有表示语气的作用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就是“这怎么不闷杀人啊” 。在【叨叨令】曲牌中必反复使用两次 。“恓恓惶惶”:匆忙不安的样子,这里作“急忙”,“赶紧”解 。
这支曲子先从眼前车马行色牵动愁肠说起,从眼前的车马说到眼下的心情,从相思之苦,说到寄望之深,这沉重别离之情,是无心打扮的原因,回答了红娘的问话 。继而又设想今后孤单凄凉的生活情景:在了无情致的昏睡中和涕泪长流的悲愁中苦熬光阴 。想到这里,不由得心痛欲碎,发出了“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的无可奈何的悲叹 。恨也吧,气也吧,然而,别离已无法挽回,于是,莺莺只得强抑悲痛,寄慰于别后的鱼雁传书 。其心情的苦痛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段曲词里,他用了一串排比式的叠字句,每组之中,前句有两个带“儿”化韵的词,后面是双音词的重叠 。正如前人所评价的那样“语中重叠二字,正是呜咽其端说不出处 。”它层次分明地突现出剧中人物回环往复的浓烈感情,也成功地传达出掩抑泣诉的、像婉然低回的渠水,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的声气口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
- “悄咪咪”是什么意思
- 长亭外古道边意思
- 黄鹤楼送别资料
- 西厢记是四折一楔子 四折一楔子
- 长亭外古道边
- 崔茑茑是作品什么中的人物
- 夕阳山外山是什么歌 夕阳山外山
- 王维的山中送别写作背景是什么
- 古人为什么折柳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