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拼音 快乐学习

“快乐学习”是教育良方还是毒鸡汤,我们是否应该吸取日本教育改革的教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快乐学习”被一些专家奉为教育改革良方,言必称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强调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为了增强说服力,还大量引用国外的教育案例,欧美发达国家的孩子都是在玩闹中学习,培养个性发展,学习过程轻松愉快,于是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关于“快乐学习”的新观点,新做法,新成果不断涌现 。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国外的确没有中国教育散发出的那种“不成功便成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压力感 。。国外教育对所谓的“成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 。孩子在学习中不需要为了补自己的短板而疲于奔命,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让自己的长板更长,成为绝对优势 。所以说,西方孩子之所以觉得学习没那么苦,只是因为他们的压力没那么大,但是也不会因此就感到学习是快乐的 。
学习真的是快乐的吗?我从教几十年,接触过很多学霸,但是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来自于刻苦枯燥的学习取得好成绩之后老师和家长的赞赏,同学们的羡慕 。这也是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虽然在采访某些学霸的时候,他们会语调轻松地告诉你:“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乐趣,是兴趣,轻轻松松,玩着玩着成绩就上去了” 。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除非真的是天赋异禀,智力超群,否则哪个学霸的背后不是没日没夜的背公式,一遍一遍的枯燥的练习 。跟学渣们不一样的是,他们有基础,有动力,努力付出之后能取得让人羡慕的成绩,所以他们不会觉得学习特别枯燥无味而已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就更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当然也很少会体会到什么“学习的乐趣”了 。
当我们开始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兴趣,比如有幼儿园小朋友吵着嚷着要上学,比如看到别人学吉他,二胡,小提琴的时候也想着去学一把,但是任何技能的学习越深入就会越难,越枯燥,越来越觉得不轻松,如果想学有所成,离不开枯燥乏味的练习和重复 。
当然,还是有人会继续再坚持,但是这个时候可能就不是因为有趣了,而是希望能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你的乐趣在于学有所成之后的成就感,而不是在学习过程本身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在某一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背后无不是通过苦努力学习的 。
我们的邻国日本曾经推行国“快乐教育”,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不断给学生减负,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2001年的时候,日本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全球排名第一,推行减负和快乐教育之后短短三年日本孩子的成绩就直接退步到了第五名,最终,他们的“快乐教育”改革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
如果一味强调快乐教育,过分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会变得懒散没有规矩,现在学校中的“熊孩子”越来越多了,问题不断,学生的规则意识慢慢淡漠,这给我们教育带来的警示难道还不够吗?
学生时代可以减负,可以尽可能不给孩子压力,但是孩子总是要走向社会的,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可是不小,我们难道要寄希望于学生一夜之间成长起来吗?在一个没有压力,充满安逸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面对将来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呢?今后的生活中,谁来给他们减负?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的过程不一定是快乐的,但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成果却可以让你快乐 。
什么是“快乐学习”?“快乐学习”是许多人的追求,更是许多商家机构的广告 。这不仅顺应许多成人及家庭追求快乐的无限向往,无形中也给予成人和孩子一种对现实学习乃至生活中的“不快乐”进行“反抗”的力量源泉,有时也可能成为老师家长学生偷懒敷衍的美丽“外衣” 。于是许多人、许多家庭和许多商家开始追求“快乐学习” 。有意思的是社会上普遍对学校文化课教育不大有快乐一说,哪怕有减负的说法但对现实的教学严苛甚至痛苦,整个家庭也任劳任怨地承担承受;而对素质教育如课外的艺术教育,乃至家庭教养这些更有人性个性长远塑造空间的方面,则持“随便学学”“要快乐”“不要压力”“不惩戒”等观点 。然而社会上许多“快乐学习”要么是群体玩乐式,要么是商标忽悠式,要么是避难就易式,要么是不知所云式,更经常成为哪怕潜意识中的不付出即可收获快乐的代名词 。结果往往是“一快乐”就难触到所学之真实内容,最终让学生既没学到东西又没感觉到快乐,或是当时瞎玩玩后来觉得反而浪费精力和时间而一无所获,不少甚至遇到无法挽回的走弯路后果 。“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是1)教师首先能享受、懂得并能输出知识的快乐,这没有热爱和研究是无法达成的;2)由教学而感染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这不是胡闹式的表象快乐,而是发自内心的愉悦;3)灌输和启发并行,黄连与白糖同步,磨炼和快乐相辅,才能体现快乐的珍贵;4)教学和学习内容永远应该是严谨严格的,但方式方法或切入点或风格可以是愉快幽默和享受的 。切勿本末倒置或东施效颦,更勿理解为不付出即可收获快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