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采莲曲 采莲曲白居易

采莲曲古诗白居易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白居易,欢迎大家分享 。
采莲曲
诗人: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注释
⑴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⑵飐(zhǎn):摇曳;
⑶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⑷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
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到了唐朝,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他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
个人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朝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采莲曲 《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