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采莲曲 采莲曲白居易( 四 )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 。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 。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
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古诗采莲曲的诗句《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跟荷花塘里荷叶的颜色一样,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
少女的脸庞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身边歌声四起才发现有人过来了 。
这首诗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
《采莲曲》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译文:
菱叶随着水波随风飘扬,荷叶在风中随风摇曳;在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在荷花塘飞快穿梭 。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到自己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
这首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
《采莲曲》唐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小诗采用民歌的形式,写得清新、明快 。《采莲曲》:古代民歌的一种,盛行于江南一带,为采莲女所唱 。一说为梁武帝所创,见《乐府诗集》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 。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 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
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 。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 。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