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做好闽西南历史古城保护和活化( 二 )


“提神”就是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潜能 , 大力弘扬优秀文化 。 古建筑、文物和传统街区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和载体 , 认真收集和编撰历史故事 , 通过“声、光、电”的结合 , 借助各种传媒把故事讲好 , 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 要通过精心设计旅游线路 , 巧妙组织景点 , 讲好古城故事 , 让古城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讲坛和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 。
“活筋骨”就是按照复原古城格局 , 梳理历史脉络和传统业态 , 进一步整治古城的周边环境 , 鼓励居民利用传统街区的民居店面设立各具特色的展示馆、咖啡店、茶室和客栈 , 为游客提供各种休闲服务 , 为传统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 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
【传统|做好闽西南历史古城保护和活化】学习借鉴各地保护和活化经验 , 挖掘历史文化潜力 , 精心筹划经营管理 , 让历史古城活起来 。 认真学习国内历史名城保护和活化的成功经验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 并转化为适合我省历史古城实际的政策措施 。 根据闽西南历史古城的特点 , 有所选择地学习参照情况相似的各地历史名城 , 以保护和活化核心区为突破口 , 从点保护转向片保护 , 形成聚集效应 。 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古城管理机构 , 统一管理古城改造和活化规划 , 审查批准古城改造和活化项目 , 统一组织古城交通和管理旅游市场 , 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谋划、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 。
古城的保护活化既要政府主导 , 又要全民参与 , 既要修旧如旧 , 又要拆补结合 。 结合新区建设 , 加快分流非古城文化历史功能 , 减少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 。 结合新区建设规划 , 拆除有碍古城保护和活化、影响古城风貌的建筑 。 制定优惠政策 , 引导各类企业、社会资本和风貌建筑业主按照古城规划 , 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造和补充 。 促进现有业态转型和转业 , 融入文创旅游产业 。 充分发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 , 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各种节庆活动和文化活动 。 结合历史文化的发掘 , 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古城设立研究基地 , 开展海内外学生的游学和研修 。
充分利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域优势 , 建立历史古城和世遗项目保护和活化协作组织 , 相互学习和借鉴 , 加大推广力度 , 让历史古城“活起来” 。 以保护和活化历史古城为基础 , 精心设计旅游路线 , 把分布在周边县区的历史风貌建筑、文物和古村落分门别类地串连起来 , 为各地游客充分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 按照建设海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改善现有旅游设施 , 除满足现有自由行游客的需要外 , 也要适应大型旅游团游览的需要 。 按照建设境内外著名影视拍摄基地、国内著名文创和研修基地的需要 , 在重要景点投资建设拍摄工作室、休息室和专家公寓 。 鼓励企业和业主积极筹集资金改造厂房和民居 , 主动参与历史古城文旅产业发展 。 把历史名城和世遗项目的保护和活化结合起来 , 融合闽西南区域各市的力量 , 相互借鉴 , 成果共享 。 整合的文化旅游资源 , 打通历史古城和世遗项目旅游的通道 , 推广“世遗项目+历史名城”“历史名城+自然风光”“历史名城+周边景点”等定制旅游项目 , 在闽西南各地执行“一票通” , 利用世遗项目带动历史古城 , 历史古城融合其他景点 , 提升闽西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