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讲述的是关羽和张飞的故事吗 七擒七纵

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七擒七纵的意思是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七次捉住了他,又七次释放了他,孟获终于心悦诚服,不再叛乱 。后用此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
【七擒七纵讲述的是关羽和张飞的故事吗 七擒七纵】成语典故
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担任蜀汉的丞相 。他一直想完成刘备的遗志,继续扩大蜀国的地盘,恢复汉室江山 。因此,他打算出川攻打曹魏 。这时,蜀汉的后方却出了乱子,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闹起事来 。诸葛亮只好暂时放弃出川的打算,率领军队平定南夷之乱 。
一路上蜀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蛮夷望风归附 。只有南方夷族的酋长孟获不肯屈服,常常袭击蜀汉军队 。于是诸葛亮便用计将孟获擒获 。
但他并没有杀掉孟获,而是好酒好菜地招待他,还让孟获观看蜀汉军队操练的阵法 。看后诸葛亮问孟获道:“这支军队怎么样?”
孟获不服气地说:“以前是因为我不了解你们的虚实,所以才被你抓住 。如今我知道了,你们的阵法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放了我,下次我一定能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了笑,果真将孟获放了,让他重新组织力量再来决战 。后来,孟获又连战了六次,结果六次都被诸葛亮活捉了 。
诸葛亮第七次擒到孟获后,孟获心服口服地说:“诸葛丞相真有神威,如今我彻底服了,以后,我们南方人再也不敢反叛了!”
诸葛亮这种让人心悦诚服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直到他死后很多年,蜀地的少数民族也没有闹过事 。

七擒七纵讲述的是关羽和张飞的故事吗 七擒七纵

文章插图
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七擒七纵"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决定计收孟获 。因为孟获不仅是位少数民族首领,而且作战勇敢,善于用兵,还待人忠厚,很得人心 。为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第一次活捉孟获后,就把他放了 。诸葛亮料定当晚孟获会来偷袭,再次设下埋伏,将他捉住 。孟获不服,认为自己不是被打败的 。诸葛亮二话不说,又将孟获放了 。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 。他带领所有人马到泸水南岸,只守不攻 。他判定蜀兵没有船,过不了河,当时天气炎热,蜀军不习水土,必然不战而退 。没想到诸葛亮将大部队兵分两路,从上、下游渡河,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孟获据守的土城 。
孟获这次被捉住后,又一次被放回去了 。这时,蜀军中有的将领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诸葛亮也太宽厚仁慈了 。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要彻底平定南方,就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如果让孟获心悦诚服,逐鹿中原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先后七次捉住孟获,又七次放回 。最后一次孟获感动地说:"作战中七擒七纵,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样,孟获从此归顺了蜀汉 。
后来,人们用"七擒七纵"这个典故来表示正确运用策略,使对方口服心服 。
七擒七纵的故事概括100七擒七纵的故事概括主要写指正确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的故事 。
正文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yí)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
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 。诸葛亮得知这些情况后,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然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地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 。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 。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 。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 。内容来自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