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秦始皇设县,唐明皇改名,陶渊明后人隐居地,小山村风景独好( 三 )




1934年 , 国民政府把婺源划到了江西省 , 然而婺源几百年来形成的固定民风和江西有差异 , 人民不愿离开安徽 , 民间掀起了声势浩大、持续20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 。 终于在1947年6月 , 由于婺源人民的坚持和徽州其它兄弟县的团结 , 婺源又重新回到了它的老家安徽 。

然而 , 1949年 , 为便于管理 , 婺源还是归了江西直到今天 。
安徽的黄山市 , 宣城的绩溪 , 江西婺源 , 他们是散落的从中国地图上消失的徽州 。 近年来人们的呼声很高 , 希望恢复徽州的名字 , 让近千年的文化集群从新集结 , 我也期盼着那一天 。
五入徽州 , 二访南屏 , 两次时隔一年半 。 72条古巷纵横交错、32眼古井自成方圆 , 8座古祠堂排列在200米长的轴线上 , 讲述着当年本姓家族势力之大 , 人丁之兴旺;村南的淋沥山还曾是三国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古战场 。 山上原有淋沥庵和淋沥书院 。 宋明时期书院兴旺 , 后被明奸臣魏忠贤所毁 , 现在遗址犹在山巅 。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不仅融入了儒释道等诸家学说之中 , 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领了不朽的地位 , 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徽州古村落在布局、选址上都依照天人合一的思想 , 与自然相结合 , 无山无水不成居 。
一般村子前边都要有个小山做屏障 , 还要有明堂水小河一条 。 塔、桥等标志性建筑所在的地方多为古村落入口 , 此地便称为水口 。 其余的后山、府第、书院、戏台、祠堂、水系、池塘、牌坊、塔 , 都是徽州古村常见的标配 。


千年历史古村南屏 , 迷宫似的道路也能凭着记忆辨认那条通往村东的小路 。 经过住了两晚晴姐的晴园 , 经过遇见好心大爷的南薰绣楼 , 孩子们写生的叙秩堂 , 想去寻找上次没来得及看的七约农场和染坊……
南屏坐在南屏山下 , 游人一般从西南门进出 , 网购好票 , 用身份证在门口换票入内 , 一张可以用好几天 。 因为疫情的关系 , 2020年11月的游人比2019年4月少很多 。 近300幢明清古建老宅被高墙阻隔 , 我们在晴园的顶楼拍这座古村 , 业已难避开架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和难称美观的招牌 。

许多游人只会在村中逡巡 , 如我上次 。 实际上一直向东走到村子的水口才可见古树参天的万松林 , 鸭子游泳的池塘和林间川流不息的武陵溪 。 武陵这个词听着耳熟吧?“武陵人捕鱼为业” 。 相传元朝初年 , 陶渊明的第三十五世孙庚四公为躲避战乱 , 就定居在了当时还是小山村的南屏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 , 100多年就进入了尾声 。 元末时 , 有位姓叶的先生从祁门白马山迁到了南屏 , 成为了南屏发展的动力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