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碧灵启秀话新桥(行天下)

和睦|碧灵启秀话新桥(行天下)
文章插图

福建省漳平市一茶园。王尚云摄(人民图片)
为什么许多高山大川,入眼春光,抬头秋色,却名不见经传,而那些金瓶小山、寸碧遥岑,却能名扬天下呢?说到底,就是中国人在山水中寄寓了人类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情怀,于是,山水就成了人们情感的寄托、精神的象征。
碧灵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它不以高大出众,也不以奇峻闻名,它静静地卓立在闽西南一隅,像一位时光老人,任庭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默默地守望在青山绿水间,千年不语。
黛色青苍
时光回溯到大唐王朝,闽西大地混沌初开,碧灵山所在的九龙乡属于汀州下辖的龙岩县,名不见经传,到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因为水系和漕运,龙岩县改隶漳州,在唐末宋初,龙岩成为漳州府所辖四大名县之一。到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九龙乡又从龙岩县析出,设立漳平县,下辖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五里,从此,开启了漳平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碧灵山犹如小家碧玉,端坐在万山之中。据《龙岩州志》记载:“碧灵山,自西洋入山,村落多逼窄,至碧灵分脉,地势开辟,直抵邓林”。《福建通志》更称碧灵山:“黛色青苍,高凌霄汉,岩平文风初发,皆肇于此”。
《福建通志》称碧灵山是龙岩和漳平“文风初发,皆肇于此”的地方,这引发了我的兴趣。
我静静地端详着这座位于和睦溪畔的金瓶小山,前有太乙山,后有玉簪山,碧灵山拥坐期间。它气定神闲,安详地匍匐在西埔的左侧,气质内敛,温文含蓄。可以想见,在古代,从京城经延平府到漳州或从省城到处于九龙江上游的龙岩,新桥是陆路的必经之地。古代在新桥的龟池,有个和睦公馆,就是供官家邮传往来住宿和补充给养的地方。走水路,则是由永安经宁洋的岭兜顺流而下,经双洋、南洋到达漳平。
首开先河
我一直在探寻龙岩人在宋代乃至更早以前的人文足迹,最终我的思路不得不定格在被称为和睦里的新桥古镇。
处在延平府和泉州府之间的和睦里,就是今天的新桥。穿过新桥古镇的老街,漫步到古榕树下,倾听和睦溪清凌的水声,荒烟蔓草,旧迹无寻,铁索横桥早已被宽大的石拱桥代替,只有河床上裸露的九龙壁,让人感到山川灵香,事迹昭垂。
这里,就是一代儒林高士刘棠生长的地方吗?
刘棠,这位龙岩从西晋太康三年建县以来有史可考的最早的登科进士,就出生在和睦溪畔。刘棠一生充满传奇,举进士时曾以一篇《舜不穷其民论》的文章一鸣惊人,被考场推为范文,54岁的龙图阁大学士苏东坡读到他的文章,曾拍手叫绝!南宋时曾任漳州知府的大儒朱熹老夫子,对这位龙岩老乡更是喜爱有加。刘棠为官并不顺利,先是担任枢密院编修,后任利州和两浙提举,最后在朝请郎的职务上退休,但是,他的诗文却颇受时人喜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