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游览象鼻山( 三 )


耸立于山顶的菩贤宝塔建于明朝 , 用以供奉菩贤菩萨 。 在中国供奉菩贤的佛塔只有两处 , 一个在四川峨眉山 , 一个就是在桂林的象鼻山 。 菩贤塔沿袭了藏族文化的喇嘛式实心砖塔 , 塔高13.6米 , 为双层八角形虚弥座 。 之所以采用八角形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 四面有八方 , 菩贤菩萨曾有一宿愿:希望他能普度众生 , 使得佛光普照四面八方 。
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 , 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 , 因此称“剑柄塔” , 或“宝瓶塔” 。 该塔建于明代 , 塔高13.6米 , 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 , 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 , 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 。 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 , 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 , 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 , 而大象驮宝瓶 , 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 , 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 。 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 , 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 。 岩高1.9米 ,, 宽3.3米 , 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 。 岩口面江 ,东向 , 呈条形封闭状态 , 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 。 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 , 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 。 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 。 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 , 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句 。
在佛经中说菩贤专管智慧、道德 , 他的坐骑是六牙白象 , 象征着一步一个脚印 , 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 。 普贤塔建于象山之巅 , 极其形象的反映了佛教有关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 , 而大象在中国及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习俗中 , 是吉祥的象征 , 大象驮宝瓶象征和平、美好和幸福 。
景区内有座寺 , 名曰云峰寺 。 云峰寺不仅是太平天国的指挥所 , 也曾是日本佛教的始祖鉴真和尚的僧舍 。 唐代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 , 从福建绕广东到桂林 , 就在象鼻山下的云峰寺住了一年多 , 岭南14州的南选使节 , 都督以下所有的州治官员与选举试学者数百人集中桂林 , 当时都得到鉴真大师的授戒 。 一年后 , 鉴真和尚在象鼻山登船南下 , 第六次东渡日本 , 最终成功 。 鉴真和尚在桂林这一年 , 成为桂林佛教史上一大盛事 。
太平军的象山阵地具史料记载 , 1852年太平天国从永安突围之后 , 向桂林进发 , 并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桂林 , 抢占象鼻山 , 以明代普贤塔为标志的象鼻山顶 , 成了太平军的前沿阵地 , 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攻坚战 。 他们在山上架起了大炮 , 猛烈轰击城内的清军 , 扶台衙门堂檐被打塌 , 旗杆被炸断 , 吓得巡抚周鸣鹤四处躲藏 。 后来 , 出于战略上的需要 , 太平军决定全面撤围 , 挥师北上 。 在象鼻山上 , 扎了好多草人 , 同时用长长的药线连接很多鞭炮燃放 , 掩护太平军转移 。 象鼻上山头阵地的光荣斗争历史史实 , 都陈列在山下云峰寺“太平天国在桂林”的陈列馆中 , 使创建于唐朝的云峰寺更添光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