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都未有芳华全诗 新年都未有芳华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惊”字最值玩味 。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
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 。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 。
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
扩展资料
唐代韩愈《春雪》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译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全诗 新年都未有芳华】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二月初时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 。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
名家点评
近代·朱宝莹《诗式》:此诗首句、二句从“春”字咀嚼而出,看似与雪无涉,而全为三句、四句作势,几于无处不切“雪”字 。三句、四句兜转,备具雪意、雪景,不呆写雪,而雪字自见,不死做春,而春字自在,四句一气相生 。

新年都未有芳华全诗 新年都未有芳华

文章插图
新年都未有芳华的芳华是什么意思?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
出自唐代韩愈《春雪》,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译文:
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
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
“惊”字最值玩味 。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
春雪 韩愈 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作用:交代时令特点,表达对春的盼望;为下文做铺垫 。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
唐代韩愈《春雪》,原文为: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 。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
主旨赏析:
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 。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 。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