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熟知的“锁龙井”传说 北新桥锁龙井( 二 )


当年 , 北新桥的商铺很齐全 , 居民日常所需的物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比如吴裕泰、万丰号、永馨号茶叶店;增福泉、德成号油盐店;天福斋酱肉铺;元发永、仁和店米面铺;大生堂、志善堂药铺以及当铺、烟叶铺等 , 应有尽有 。

老北京熟知的“锁龙井”传说 北新桥锁龙井

文章插图
吴裕泰北新桥总店的老物件 TAKEFOTO供图
吴裕泰茶叶店是其中的佼佼者 。清末民初 , 北京城里的茶叶店大大小小不下三百余家 , 每年的茶叶总消耗能达到近400万斤 。以当时北京城人口不足200万人来看 , 这种消耗量还是很惊人的 。吴裕泰开业于清末光绪年间 , 第一家店址便选在了北新桥 , 正是看中了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 。多少年来 , 吴裕泰在北新桥的茶叶店都没有变过位置 。
当年的吴裕泰茶叶店规模非常宏大 , 总占地有15亩之多 , 总体建筑分为八个院落 , 100多间房 , 初来乍到者仿佛进入了王府一般 。其店铺总体分为两个部分 , 前半部分为茶叶铺 , 后半部分则是客房、库房等组成的若干个院落 , 其间还有假山点缀 , 颇有些江南园林的别致 。不过 , 这座花园式的建筑早已被拆毁 。
老北京熟知的“锁龙井”传说 北新桥锁龙井

文章插图
吴裕泰北新桥总店的老物件 TAKEFOTO供图
根据记载 , 当年吴裕泰茶叶店的茶叶质量好 , 售价又比其他茶叶店便宜 , 所以顾客非常多 。每年入春后 , 吴裕泰茶叶店会派人专程到安徽采办茶叶 , 自己雇人熏制、拼配 , 因此成本低 , 货色好 。另外 , 当年吴裕泰里货物齐全 , 花茶、绿茶、红茶、普洱茶都有销售 , 这也吸引了大量的顾客 。
天福斋酱肉铺也是当年北新桥的一大商号 , 其位置在如今北新桥地铁口B口附近 。它经营的炉肉和炉肉丸子供不应求 。炉肉今日已经不多见 , 当年又称为挂炉肉或响皮肉 , 炉肉的做法和烤鸭类似 , 烤好后一般的食用方法 , 要么是熬白菜 , 要么就炖粉条 。炉肉丸子则是用切炉肉时散落的碎肉加上淀粉做成的丸子 , 一般也是和白菜一起熬制食用 。
天福斋的炉肉炖粉条和炉肉丸子熬白菜 , 是这一带居民非常喜欢的家常菜 , 因为他家名气极盛 , 天天供不应求 , 生意十分红火 , 到民国年间 , 发展为三间门脸 。
曾有盛唐时的开元古寺
从北新桥地铁站最具老北京特色的A口出来向西 , 一派高楼大厦林立的景象 , 见证着新时期北京城市建设的成果 。如果时光倒退到明清时期 , 在如今天客隆超市的位置 , 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慈寿寺 。
老北京熟知的“锁龙井”传说 北新桥锁龙井

文章插图
北新桥地铁站A口设计成传统的四合院金柱大门样式 魏科 摄
说起慈寿寺 , 很多读者的第一反应是地铁6号线和10号线的换乘站:慈寿寺 , 一出慈寿寺地铁口就能看到慈寿寺塔 , 它也被老北京人亲切地称为“玲珑塔” 。北新桥的这座慈寿寺虽然没有高耸的宝塔 , 但当年耸立在大雄宝殿前的一块古碑 , 记录了这座古寺的历史 。
这块石碑名为《开元寺兴造记》 , 由住持恒安立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六月 。根据碑文的记载 , 该寺庙兴建于唐代 , 开元年间改称“开元寺” 。根据历史记载 ,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 , 要求各州 , “以郭下定形胜观寺 , 改以开元为额” , 即要求每个州在州城内的寺观中选择一处位置最好、规模最大的改为开元寺或开元观 。由此推断 , 北新桥这里的这座庙宇 , 兴建年代或早于开元年间 , 而且是幽州城(当时的幽州城在今西城区南部一带)东北郊颇具规模的一座庙宇 , 因此获得以皇帝年号命名的殊荣 。改称开元寺后 , 每到千秋节 , 即唐玄宗生日(八月初五)那天 , 都要举行祝寿活动 , 在那一天 , 寺庙中要悬挂皇帝的画像 , 官员们在此行礼、进香 。千秋节在唐玄宗时 , 全国要放假三天 , 百姓们则借此机会举办各种娱乐活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