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祁连,探索生态牧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畜牧业|祁连,探索生态牧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插图

祁连山下好牧场 摄影:苏元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冬日的祁连大草原,身着一层白色锦袍,黑河畔的牧民牵着马,回到了冬季牧场,静待牛羊享用丰厚的牧草。
“以前,发展畜牧业,一味地向草原索取,如今我们深切地懂得了,保护好草原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农牧水利科技局局长祁才让朗声说。近年来,祁连县坚持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在保护草原良好生态的同时,如何让牧民群众致富增收?祁连县通过转变生产方式,逐渐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相互成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放下牧鞭护草不减收
设施化养殖畜棚、配套的办公设备、干净整洁的饲草料储备库……走进默勒镇老日根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养殖设施,牛舍中都是健壮的牦牛。
从放牧到圈养,从家庭散养转向规模化经营、从单一结构转向三产融合、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成为草原一景,不仅是如今牧人钱袋子鼓起的途径,也是当地下好草畜平衡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合作社成立之前,祁连牧民都是随着季节赶着牛羊扎帐篷,逐水草而居。由于过度放牧,引发了草场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草畜平衡机制在祁连推行,放牧的牛羊增长数量受到控制,草原有了喘息的机会,草地植被恢复,水土得以涵养。然而,就像祁连干部群众所担心的,减畜会不会缩减收益?
“牛羊、草场都可以入股到合作社,年底有分红,再不担心挣不上钱了。”老日根村村民拉木周依笑着说。2015年,合作社成立之初,拉木周依和一部分牧民赶着自家的牛羊加入,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另一部分牧民在观望:放下牧鞭,收入真的还能有保障吗?
看着入社的牧民每年都能拿到不菲的分红,大家纷纷加入,目前全县牧户基本都加入到合作社中。“今年,我能分到2万多的分红,这是我家的一笔大进项。”野牛沟乡达玉村的索南多日杰满意地说。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刻不容缓,那么为了在控制牛羊养殖数量的同时,保障牧户收入不减少,关键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与生产共赢。
祁连县不断加大畜用暖棚、青贮窖等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探索建立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其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协同发展机制。通过能人引领和以点带面的方式,农牧户经营效益显著提升,一大批规模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化养殖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全县累计组建专业合作社165家、家庭牧场67家,其中牧游业经营主体141家。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