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拜谒大红袍

到武夷山 , 没有不去看那六株茶之老母(大红袍母树)的 。 老母之老 , 一看子子孙孙就知道了 , 漫山遍野 , 数不胜数 。 准确地说 , 是老祖母不再走动 , 都成神了 , 我们不便靠近 , 也不便大声说话 , 这么多人慕名而来 , 它有资格静享那份尊荣 。
先坐车 , 后步行 , 再走道 。 道非道 , 非常道 , 道之茶 , 大红袍 。 这是真正的茶道 , 曲径很窄 , 被黑黢黢的山石挤成一条细线 , 峭壁连绵 , 逶迤起伏 , 人就像某种水产 , 摇摇摆摆 , 鱼贯而入 。 偶有宽处 , 又被茶子茶孙们占着 , 繁衍化育 , 茶丁兴旺 。 有水 , 有溪 , 却不流动 , 慢慢浸润 , 暗暗渗入 。 这水经岩石过滤 , 一定足够上佳 , 好茶是得好水 , 若再用这里的泥捏一把壶 , 就算齐了 , 茶口水口加上壶口 , 就当得一个真“品”了 , 就有“品”位了 。
【老母|拜谒大红袍】前行不远 , 沟里有一株茶 , 看样子应是此处长者 。 崖壁倾斜而出 , 如壶盖半掩 , 留点缝隙敞气 , 还取了名字 , 叫“不见天” 。 不见天日 , 这日子咋过?郁郁葱葱 , 一片生机 , 人家过得好好的 , 不必过多担心 。 复前行 , 就是九龙涧 , 龙生九子 , 全在这儿了 , 可谓龙脉之地 。
看到那六株母亲茶了 , 普通形 , 平常态 , 一点也不起眼 , 醒目的是岩石上“大红袍”三个字 。 人家是见字如面 , 我是见字就念 , 眼前一块石碑 , 刻着朱红文字 , 原来是贾平凹老师写的 。 读完 , 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两百多字 , 入木三分 , 一下子就写出姿态和神韵 。 特别是“落土为掌”“母株高在石台如同佛龛 , 六株分列坐若圣贤” , 理趣兼善 , 真乃神来之笔!
贾老师说的掌 , 应该是佛手 , 土都有了佛性 , 何况岩石 , 整面山就是一尊大佛 。 可惜只有六株 , 九龙窠 , 窠九龙 , 若是九株就名副其实 , 令人叫绝了 。 《茶经》上说:上者生烂石 , 中者生砾壤 , 下者生黄土 。 这不是一般的烂石 , 而是火山石 , 属远古之物 , 这样的岩茶应是上上品 。 这茶同我老伴一样 , 怕晒太阳 , 没有不行 , 大了又受不了 , 最好是阴阳参半 , 半遮半掩 。 茶多喜阴 , 有山挡着 , 落得清凉自在 。 石是水之源 , 云是石之根 , 云雾重水分就重 , 水分重茶叶就厚 , 茶叶厚茶汁就浓 。
我尽量地靠近 , 才看清四株 , 第一株花开正盛 , 繁星点点 , 素颜本真 。 第二株高挑 , 挽了发髻 , 扇形头饰如观音在世 , 悄无声息地忙着点化布施 。 第三株最矮 , 如道童提壶把盏 , 在腋下窃窃私语 。 第四株最大 , 威猛雄壮 , 像武士横刀立马 , 在岩边守护众生 。 另外两株 , 顺石罅而生 , 像哼哈二将 , 上下站立 , 金刚并不怒目 , 反觉得和善可亲 。 下方生长着艾蒿、野菊和荆棘 , 如同邻里亲属 , 是那样的协调和睦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