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何意 六经注我

陆九渊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何解??国学爱好者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名言
的 。顺便说一句,如果不知道,那这个人不是初学者,就是伪国学爱好者 。尽管有人考
证出来陆九渊的原话应该是“六经注我,我安注六经”,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后来这句
名言能成为解释学的两大原则的一个精炼的中式表达 。
从字面意思上也很容易理解,“我注六经”就是阅读者去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用
时下流行的术语来说,叫做“文本还原”;而“六经注我”却是阅读者利用六经的话,
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故意误读 。但是“六经注我”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像陆九
渊那样,故意地“六经注我”;另一种,则是阅读者完全无意识地“六经注我” 。
我看过一些现代《周易》注解,和一些所谓“研究家”的文章,真是五花八门 。那
么一本简简单单占卜的书,经他们那么一注解或是一研究,居然变成了无所不蕴、天地
唯此的百科全书 。有说里面体现了宇宙的奥秘的;有说里面反映了人类的命运的;最近
又听说,有一个心情灰暗、几乎要自杀的医学研究者,因为《周易》里的一句爻辞而忽
地振奋精神,结果是考入了某大学心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研究起《周易》来了,还说
《周易》“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
其实《周易》里面何尝有这些?事实不过是:说里面体现了宇宙的奥秘的,其实是
他自己心里自以为有什么宇宙的奥秘,却不直说,而是借着《周易》的话说出来;说里
面反映了人类的命运的,其实也是他自己心里自以为知晓人类的命运,也不直说,而是
借着《周易》的话说出来;至于那位人生绝处逢生的博生研究生,自己的智慧看来并不
小,心理学思想也挺丰富,可惜也不直说,非要借着《周易》的话说出来,结果就成了
《周易》“很有智慧”,《周易》“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不是标准的“六
经注我”吗?
什么是“六经注我”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陆九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陆九渊集》,《语录》)象山先生也遵守了这一条,平生的著作并不多,而且他揭示一个很深的道理 。
宋明理学家一直以孔孟传人自居,一般来说他们对汉代以来的诸家注释都保留自己的看法,形成了宋学与汉学两派 。汉学以训诂考证,字句解释为主;宋学以阐发义理为主,也就是性命之学 。陆九渊的“六经注我”,就是自己继承孔孟之道的方法,“我注六经”,就是借六经阐发自己的思想 。所以就有,每个人对于六经的解释都不同,只不过是自己个人的见解,至于六经的原意已在不可知之数了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以及朱熹等他们对六经的注释都是在阐发自己的思想 。前几天,有友撰文说“理”原意并非是宋明理学家说的那样,我看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用“理”也不是没有根源的,将这个根源用自己的思想加以解释,就名正言顺了 。
孔子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他的这句话与“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有很大关系的 。孔子强调的是他一贯的主张,在他的看来,古老的文明是很值得人来学习,而且古老文明博大精深,无容置疑 。如果人们认为它已经过时或是什么,那是他没有理解,没有体悟到 。实际上,孔子不是真的“述而不作”,而是既“述”,又“作”的,他发展了西周以来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尤其是对“仁”与“礼”的阐发,从自己身上显示的人生境界等等,都是自己思想的反映,可以说是来源于古老文明,但又不同于古老文明 。从这个意义是说,“信而好古”就是“六经注我”,“述而不作”也就是一定意义的“我注六经”了 。
清儒戴震说:“圣人之道在六经,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 。”(《戴震文集·与方希原书》)戴震的注释也未尽是制数与义理结合的,他的名著《孟子字义疏证》,就是对《孟子》一书注释,实际上他并没有按照孟子的意思来说的 。他是借此来批判程朱理学的,他的批判是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等有关系的 。我前不久,看了侯文正先生的《傅山传》,其中就说到傅山对理学的批判,但是傅山与孙奇峰老先生的话很是佩服,由此可见社会风气对一个人认识的影响,实际上傅山是不懂程朱的 。大抵千人言,万人说,以假为正,人们也就不相信了,于是知道的不知道都来批判,如同现在一样 。戴震不同,他是深通程朱的,对理欲的说法和理在事中的学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他提出自己对理、善、性、仁、义、礼、智、信、诚、道等看法,也是借题发挥而已 。汤一介先生1998年提出在中国建立“解释学”,实质上也就是古典哲学与现代化的结合,要使古典哲学发挥它积极的一面,对人们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