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大院在什么地方 山西王家大院( 二 )


任清文是王家大院“三雕”艺术的非遗传承人 。2001年,任清文和他的师父被请到王家大院,参与大院为时三年的修复 。那时候的任清文,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匠人 。之后,因为细致用心以及对传统“三雕”手艺的喜爱,任清文被留聘,专门从事王家大院古建“三雕”的维修保护工作 。二十年来,在任清文的努力下,许多艺术价值高、却破损严重的古代砖雕、石雕精品,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
任清文说,他喜欢王家大院的这些“三雕”作品,把它们当作“不会说话的老师” 。在这里,他既能学习古人的聪明智慧,又能学习他们的艺术风格 。
虽然这些年任清文带过不少徒弟,但是现在和他一起守护王家大院的徒弟却只剩一人了 。任清文说:“为了传承,我还想教些徒弟 。现在大院给我安排了一个徒弟,我希望把这雕刻的文化传承下去 。”
“地上文物看山西”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西省坐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 。以王家大院为代表的山西古建筑,不仅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也激发了一位年轻人的创作灵感 。
诸葛清嘉是山西省浮山县诸葛村的一位年轻画家,他用手中的钢笔为家乡的古建筑“留影” 。在他笔下,黑白的线条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古朴厚重与现代艺术的奇思灵动巧妙结合,在互联网上收获了一片好评 。
《尺璧寸阴》是诸葛清嘉以王家大院为主题创作的一幅钢笔画作品 。诸葛清嘉觉得,王家大院规模宏大,又是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种类丰富 。院中的瓦当、滴水,还有木雕、砖雕之类最基础的古建筑元素非常有吸引力 。
2021年,山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秋汛 。每当看到有古建筑在暴雨中受损的新闻,诸葛清嘉总是难掩心中的遗憾 。他说:“这次我们山西这些古建筑受损之后,才让好多人都知道我们山西有很多这样的高古时期的古建,虽然因此让更多人了解了山西古建,但是这个方式确实是有一点伤感 。希望今后自己用更多正面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建筑之美 。”
王家大院承载着厚重的 历史,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 。后人用匠心和智慧,让伟大的建筑屹立不朽,将流淌的文脉代代传承 。
山西王家大院景点介绍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 。下面一起来看看王家大院的详细介绍吧 。
山西王家大院景点介绍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 。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 。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
整体格局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 。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 。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
院落特色
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 。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 。同时隐含“龙”的造型 。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

山西王家大院在什么地方 山西王家大院

文章插图
山西王家大院主人是谁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 。
司马院位于红门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 。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 。
绿门院位于红门堡三甲东巷,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 。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 。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 。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 。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 。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 。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 。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 。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