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建筑可阅读丨上海音乐厅:这座古典式建筑的每一处转角都流淌着乐章( 二 )


翻开上海音乐厅的时光相簿,老乐迷的记忆一定会长久停驻在2005年底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上——这是指挥大师杨松斯第一次率团访沪,就在来沪前不久,他被确认为2006年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执棒者。在16年前的那两个上海冬夜,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等的经典旋律响起,德奥乐团严谨醇厚的传统让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观演人群中不乏指挥家卞祖善等国内名家。
2007年深秋,为迎接指挥家克里斯蒂安·梯勒曼麾下的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厅舞台两侧的音罩被打开,以便容纳乐团超过百人的庞大编制。慕尼黑爱乐上演了查德·斯特劳斯的《唐璜》等多首德奥作品,加演的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气势恢宏的和声,更让这一晚成为乐迷心中的不眠之夜。
钢琴大师安德拉斯·席夫或许自己也不会想到,他第一次来上海举行音乐会,就创下了上海音乐厅独奏会的加演纪录。那是2013年的初夏,许是因为上海观众的热情点燃了席夫心中的火焰,在全场疯狂的欢呼喝彩声中,他九次返场加演八曲,时间长达58分钟。加演曲目包括巴赫《意大利协奏曲》、舒曼《C大调幻想曲》第三乐章、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 《纺织者之歌》……当席夫第九次返场弹奏起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咏叹调时,有观众已泪如雨下。很多乐迷表示,这是上海多年来最富传奇性的一场独奏音乐会。
茱莉亚四重奏、哈根四重奏、柏林爱乐12把大提琴、圣马丁室内乐团,知名团体悉数到来;钢琴家傅聪在家乡上海举办的首场协奏音乐会、大提琴家王健的全套巴赫独奏大提琴组曲专场音乐会,上海音乐厅记录下众多艺术家的高光时刻……
梁山伯与祝英台|建筑可阅读丨上海音乐厅:这座古典式建筑的每一处转角都流淌着乐章
文章插图

“无心插柳”下,造就“打着灯笼也难找”的音效
有人将上海音乐厅称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她外表高尚具有艺术魅力,建筑上的装饰多变化且有层次,色调淡雅。古典的柱子与券门配合得比例匀称,使人产生富有节奏与旋律的感觉。踏入其中,便如闻交响乐的主题旋律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再现……
上海音乐厅的设计者,是第一代留洋归来的华人设计师范文照、赵深。与后来归国的陈植、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样,他们也毕业于被称为“建筑师摇篮”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并深受当时西方古典式建筑风格和折衷主义的思路的影响,即将西式建筑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局部。
1930年的南京大戏院堪称是这种风格的“集大成者”。占地面积1381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共四层,外墙下部汰石子墙面,上部为红釉带褐砖的清水面。建筑立面为简化的新古典主义构图,比例优美,入口雨蓬上方的爱奥尼亚式横梁与圆形壁柱,构成三开间的壁龛和三扇圆拱形窗。楣梁上方檐口下有一块浮雕,形成典雅的装饰风格和优雅的构图,虚实对比强烈。门厅内有一座仿巴黎歌剧院的大楼梯通向楼厅;二层的柱子用华丽的罗马复合柱式,组成列柱柱廊和列柱券廊,黑色大理石的柱头与白色的大理石柱身形成强烈对比。它们与六扇大门的华丽门厅、富丽堂皇的穹顶、汉白玉的台阶等设计搭配协调、富有层次。章明设计师事务所主任设计师、上海音乐厅文保区总设计左承岦认为,上海音乐厅的许多设计和细节处理,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值得称道。例如音乐厅入口大厅中气度非凡的16根罗马式立柱廊柱;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三折楼梯和二楼长廊;剧场四周精巧美观、富有层次的装饰构图;穹顶上细致复杂、富有动感的云纹等。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