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建筑可阅读丨上海音乐厅:这座古典式建筑的每一处转角都流淌着乐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建筑可阅读丨上海音乐厅:这座古典式建筑的每一处转角都流淌着乐章
文章插图

人民广场边,延中绿地内,一座西方古典风格建筑吸引着四方来客的目光,她就是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上海音乐厅。
作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这座1930年建成的“城市音乐客厅”在经历了大修、平移和多次修缮后焕发新生、华丽归来,继续讲述她的传奇经历和上海这座海派城市的文化故事,展示这栋值得被一再阅读的历史建筑的无穷魅力。
一个半甲子,定格多少光影与音符的记忆
上世纪二十年代,偌大的上海找不到一座具备国际水准的电影院。在此背景下,上海音乐厅(当时名为南京大戏院)应运而生。1929年,当时的社会名流何挺然名下的联怡公司向潮州同乡会会馆租地,在八仙桥爱多亚路523号(今延安东路)投资建造一栋名为“南京大戏院”的建筑,并于1930年3月26日开业。选址于当年这条商铺众多的商业街,显然是出于吸引目标客流的需要。开业当天首映的是“全部歌舞对白有声巨片”——美国环球公司出品的《百老汇》,由此成为了上海第一家播放外国电影的影院。
从彼时的“南京大戏院”到1950年更名为“北京电影院”,再到1959年命名为“上海音乐厅”,名字的更迭也叙述着其功能的演变。音乐厅的舞台在设计之初讲究“亲民”,既小且浅,方便在放映电影之外安排其他戏班演出。抗战胜利后,京剧大师梅兰芳复出表演《贵妃醉酒》、其与“俞派”泰斗俞振飞在此合作的第一场戏《双奇会》都引起不小轰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主要以播放电影,表演杂技、马戏、中国戏曲为主,是当时最豪华的电影院,曾获得美国福克斯公司和米高梅公司的新片专映权。
梁山伯与祝英台|建筑可阅读丨上海音乐厅:这座古典式建筑的每一处转角都流淌着乐章
文章插图

由于南京大戏院的设计更多考虑的还是当时默片放映时的乐队伴奏,这使得她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优先列入了上海改造专业音乐厅的备选项。1959年,中国古典音乐界的灿烂群星汇聚一堂: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一曲《夜莺》、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奏响《梁山伯与祝英台》、指挥家司徒汉指挥大合唱《幸福河》……这台代表着当时中国最高音乐水准的演出,见证了她以“上海音乐厅”这一新名字焕发新生。
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绕着音乐厅通宵排队购票的回忆、对古典乐的渴望和追求,让她成为无数上海观众念念不忘的文化地标。交响序曲《红旗颂》、大合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从华丽的音乐殿堂流淌到百姓的质朴心间,成为永恒的红色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此奏响第一个凄美的音符,引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闵惠芬、郑石生等中国音乐家也从这里脱颖而出,成为一代代中国音乐人和观众心中的偶像。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