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旧隐不知处 夕与飞鸟还( 三 )


关于明代神木厂位置,根据《明实录·明武宗实录》中的记载:“朝阳、崇文门外大木厂二。”以《日下旧闻考》中援引《明永轩日记》的说法:“工部设五大厂,一曰神木厂,在崇文门外,额发军千名办工。一曰大木厂,在朝阳门外,即獐鹿房厂也,办工军数与神木同。凡各省采到木植俱于二厂堆放。大木厂则兼收苇席。”
至于“神木”与“大木”的区别,在某些学者的著述中解释为:“直径超二尺者为大木,直径超过五尺者则为神木。”此中的“神木厂”即今天的花市大街,明代名为神木厂大街。但花市大街就在北京内城与严嵩设计的外城之间,若以这里作为聂豹设计的外城东线,则外城是向内凹进一大截的,显然不对。待清军入关后,明代的“神木厂”移至广渠门外,其具体地址为“皇木厂”,后来讹传为“黄木场”且沿用至今,但那与聂豹设计外城时采用的地名已无干了。
聂豹方案中的神木厂若不在崇外,难道是位于朝阳门外的“大木厂”么?此大木厂又是而今的哪里呢?按照《明永轩日记》中的说法,“大木厂”即“獐鹿房厂”。这驯养着獐鹿的“獐鹿房厂”又在哪里?当我在网上搜索“獐鹿房厂”的相关资料时,一则回忆文章冒了出来。文章作者上世纪60年代在中央工艺美院读书,其学校所处的位置属于北京市区边缘的东郊,而校门外的公交车站牌称那里为“獐鹿房”。
作者在文中讲道,如今繁华的东三环中路,当时还是一条不宽、连马路牙子都没有的柏油路。路边有很原始的土挖明沟,两侧大树成行,大树后面还有成片的小树林。马路上过往的车辆很少,很清静。
中央工美,也就是1999年后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如今已经变换为中国尊等建筑。这里是聂豹设计北京外城东线的重要依据。从这里出发,沿三环路一直向北,待向西转入北三环东段时,正好邂逅“光熙门”。
光熙门是元大都东部的北侧城门,其与西部北侧的肃清门遥相对应。光熙门遗址位于而今和平里北街、柳芳北街的连接处,即城铁柳芳站附近。城铁路基应为大都土城残址。此门有何重要?怎么会作为外城的一处接连点?待我充满疑惑地查阅资料时,一则信息进入视野。原来,光熙门乃是元代阜通河的终点,其地位相当于明代的通惠河终点之大通桥。
元代的阜通河,实为至元十六年(1279年)开通的北线运粮河。当年的水面较宽阔,水势亦大,其航运能力也很强。待到晚清,阜通河的航运能力消失殆尽。此时的阜通河,被民众多称作“坝河”,其名称来自阜通河上的水坝。而今,此地还留下了东坝、西坝的地名。西坝尚有些水,流淌在望京西南部的四元桥南侧。
居于东三环的大木厂若能被证实为神木厂的笔误,则荫水庵也应在东三环的某个点上,该点的位置还应与严嵩方案之外城东便门、东南角楼相对应(一条线)。通过一张《北京地图》,我很快找到了一个大致的位置:华威桥。华威桥的东南侧是首都图书馆。其西北侧,也就是聂豹设计的外城东南拐角处,而今为北京古玩城所在。这座古玩城所在地,或偏东一些的东三环南段路面上,就是荫水庵曾经的庙产。只不过这处小庙已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