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消毒法属于湿热灭菌法吗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有哪些?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
操作方法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min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s-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什么是巴氏杀菌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比如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以起到杀菌的效果 。
巴氏鲜奶可以加热吗?
其实巴氏鲜奶经过巴氏消毒之后,牛奶的卫生标准完全可以达标,不必再加热 。如果是在寒冷的天气情况和老人、儿童等人群胃肠道功能比较虚弱的人群饮用情况下可以温热巴氏鲜奶 。如有这种情况,可将牛奶倒进杯中用热水浸泡的方法达到预热的目的 。也可以自己加热,不过加热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加热巴氏鲜奶的温度最好在30-35℃之间,不能超过40℃ 。
为什么不能超过40℃呢?
市场上一些常温牛奶多以储存为目的,采用135℃以上的超高温灭菌工艺,虽然杀死了有害细菌,同时也杀死了益生菌,这对牛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营养物质造成了严重破坏 。而巴氏鲜奶85℃的低温杀菌工艺则避免了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保证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和营养,更利于钙质的吸收 。所以当我们饮用巴氏鲜奶时,如果要加热温度最好不要高于40℃,因为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 。

巴氏消毒法属于湿热灭菌法吗 巴氏消毒法

文章插图
巴氏消毒法到底是高温灭菌还是低温灭菌?巴氏消毒法和超高温杀菌有什么区别?巴氏消毒法是低温灭菌 。
巴氏消毒法和超高温杀菌的区别:
1、工作原理不同
巴氏消毒法: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
超高温杀菌:把加热温度设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
2、保存时间不同
巴氏消毒法: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
超高温杀菌: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后,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将产品包装起来,就可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微生物总量,极大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由于杀菌持续时间很短,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品营养和风味 。
3、使用设备不同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的使用设备为巴氏杀菌机 。
超高温杀菌:超高温杀菌的使用设备为蒸汽或热交换器 。
扩展资料
超高温瞬时杀菌( UHT)的发展历史:
UHT是由英国于1956年首创,在1957-1965年间通过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细菌学研究后应用于生产中 。20世纪50年代,UHT灭菌设备由荷兰的斯托克(Stork)公司首先研制 。
20世纪60年代,无菌灌装技术与UHT技术相结合从而使灭菌乳工艺得以发展 。欧姆加热装置、气流式杀菌装置、塔式杀菌装置等技术的研发是UHT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80 年代我国引进国外UHT灭菌技术,1989年UHT杀菌技术被美国食品工艺研究所誉为50年来食品科学中最重要的成果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百度百科-超高温瞬时杀菌
巴氏消毒法是谁发明的?巴氏灭菌法也叫巴氏消毒法,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发明的一种低温灭菌方法,利用较低的温度杀灭饮品中大部分的细菌,同时还能尽量保持饮品原有的品质和风味 。
细菌在低温下繁殖速度慢,在高温下繁殖速度快,但是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细菌就会被杀死!咱们在家里经常烧开水,就是利用高温杀灭水中的细菌,从而避免细菌对人造成伤害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