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偕老出自 与子偕老

与子偕老出自哪里?1、出处及全文
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 。
②全文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2、原著简介
《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为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 。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
与子偕老的意思是什么?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我要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
【与子偕老出自 与子偕老】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
生死离合的意思 。
“成说”就是“说成”,诗经最爱用倒装句,即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 。
说定的内容,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就是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源于《诗经·邶风·击鼓》
原文为: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译文: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陈国、宋国);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 。‖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林下卧芳草 。‖生死离别啊聚散悲欢,我们曾经许下山盟海誓:“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士兵驻守边关,久未与妻子相见,回忆当日离别之时的情景 。“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 。“成说”可以解释为立下誓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 。

与子偕老出自 与子偕老

文章插图
与子偕老出自那首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翻译: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
拓展资料:
诗经原文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诗经》的注解里,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 生死离合的意思 。
“成说”就是“说成”,诗经最爱用倒装句,即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 。说定的内容,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就是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
即: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我要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