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山岳情结:有多少地名来自“三山五岳”


古人的山岳情结:有多少地名来自“三山五岳”

文章插图
在中国境内的三级阶梯上 , 山地、丘陵的面积更是高达663.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69.1% 。屹立于平原、河谷、高原之上的高大山岳、低矮丘陵,自然也构成了华夏先民认知自身所处地域的巨大而鲜明的地标 。它们也随着华夏文明的演进,而被用来指称一座座城镇,并随着城镇的兴衰、区划的调整、政权的更迭,而逐步遗存到今日之中国地名当中 。
三山五岳与五镇:华夏山岳崇拜的顶流名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经5000余年甚至上万年信仰推崇的名山,无外乎三山、五岳与五镇 。除了三山的传说过于古远难寻外 , 五岳五镇则随着唐宋为首的中原王朝不断认证封禅而在中华大地上留下深刻的“地名烙印” 。
“三山五岳”原本可能只是华夏族群最初定居之地周边的群山 。“三山”在秦汉以前往往指昆仑山、不周山等为首的一众远古神山 , 在秦汉以后则随着秦皇汉武大力从事的求仙升仙活动而衍生出蓬莱、方丈、瀛洲的海上仙山追求,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成熟的道教也把“三山”作为求道升仙的追求目标融入道教神话体系之中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燕齐两国所处的山东半岛与河北平原是距离中原地区最近的海滨,海市蜃楼的频发促使燕齐诞生了大量求仙方士,方士与道教徒对于海上仙山的追求,自然就落实到了河北、山东的滨海之地 。2020年撤市设区的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原蓬莱县级市),便是因为海上仙山“蓬莱”而得名,方丈与瀛洲就没那么幸运了,都没能成为一个地名,这也使得“蓬莱”成为我国境内唯一因为文化信仰中虚构仙山而命名的“山名地名” 。
五岳五镇本来只是先秦时期各地邦国在自家境内祭祀的名山,比如嵩山就是夏禹夏启部落联盟的祭祀神山,各邦国也会根据自身所在地域的实际去祭祀不同的高山 。秦汉帝国的统一方才为华夏文化整体意义上五岳的成型奠定基?。颐墙袢盏奈逶酪膊皇且货矶偷?。
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自从汉宣帝确定后就再无变动,南岳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一直是指安徽天柱山(古称霍山),天柱山也曾被称作“潜山” , 所以它所处的县级市 , 如今仍旧被叫作“潜山” , 到隋文帝时则下诏把南岳的名头给了如今的衡山 。北岳在明清以前一直是指河北曲阳大茂山(古称恒山) , 恒山在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也被称为“常山” , 所以东汉末年名将赵云的老家“常山”,其实本质上就是指古北岳古恒山脚下的土地,也即今日河北省中部地区 。直到明清时期才因为京师在北岳之北,北岳迁移到了今日之山西恒山 。
东岳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区、新泰市,地名中的“泰”“岱”便分别是泰山的大名(泰山)与别称(岱岳)的体现,其中“新泰市”的“新”字则来自其境内的另一座山峰“新甫山” 。这座“新甫山”之所以会被西晋羊祜选为地名,也是因为此山正是秦皇汉武封禅泰山时的离宫 。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华州区(原华县),中岳嵩山西侧的嵩县,南岳衡山脚下的南岳区、衡山县、衡阳市、衡东县、衡南县,自然均与东岳泰山相似,都是五岳崇拜在地名中的反映 。相对而言,晚至清初才完成迁移的北岳恒山就很“无奈”了 。由它影响的地名均曾出现于汉、魏、隋、唐、辽、元诸朝,以石家庄正定县为核心的冀中地区便是常山郡、恒山郡、恒州之所在 , 奈何明清以后便被镇州、真定所取代,这才没能传承至今日 。
至于“五大镇山”,最初在唐以前其实只有“四镇” , 北宋以后才把今日山西省霍州市的霍山(今名太岳山)列为中镇 , 其余四镇分别是北镇医巫闾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地位低于五岳,却又高于各地名山 。它们起源与五岳相同 , 均是被大一统王朝承认了的原地方山岳崇拜 。除掉本质上是源自沂水的东镇沂山外,五大镇山影响的地名,如今唯余北镇医巫闾山,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北镇市便是因镇山而得名 。南镇会稽山原本是会稽郡的得名缘起 , 会稽一度在秦汉时期包括今天的浙江省、福建省大部分地域,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缩小辖境,直到中唐时期被“越州”所取代 , 最终与“越州”一道,成为浙江省绍兴市的古称 。
秦岭陇山与祁连:从中原山岳到北方天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