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德州城因盐而兴的百年古街“盐店口”

文|随心
码头|德州城因盐而兴的百年古街“盐店口”
文章插图
盐店口街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东风西路铁路地道桥西的路北,该街于明及清初(1763年前)系南运河边装卸食盐的码头,因装卸工人居此而形成街巷,故得名“盐店口”。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阳光街”。1981年经德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盐店口街”。
古老的街巷
1946年德州城城解放前,盐店口街属德县一区(城厢区)七镇辖区;1948年属商业区七镇;1949年属第四镇;1953年属太平街道办事处和西南角辖区;1963年属胜利公社辖区;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属胜利公社;198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盐店口街道办事处;
该街称之为街,可除了南北街中间一条通城里的大路外,进入居民区后却没有一条像样的街巷。均系歪七扭八、走向不规则的小胡同。追其形成原因:这里原系专门装卸食盐的码头,因装卸工人随意在河堤上建房居住而至。
该街在德州城解放前,曾有三个名字(可民间称其为南街和北街):1、盐店口街(南街):地处该街的南部,原来建在南运河大堤上曾名曰“新宅”。盐店口中街:因居街中心部位而得名曰“中街”。1946年德州城解放后,新宅与盐店口中街合并为“盐店口街”,但本街人称其为“盐店口南街”。
盐店口北街:因靠近德州火车站,地处该街北部,得名曰“盐店口北街”,现多在“时代花园”里。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于盐店口街合并同称 “阳光街”。1981年经德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盐店口北街”。
盐店口的南北街均起源于搬运工人在运河堤上建房,均处在高约两米的土台之上,而两个街中间的大道却低矮,在路的西头是德州城著名的运河石桥。据说,在明朝前期它是连接山东与河北的必经之路,运河改道后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没修津浦路之前这条路向东直通南营街。在南营街东头牌坊上之所以写着“西通漕运”,就是指南营街直通这里的运河码头。
1937年10月日本人占领德州城后,于1940年前后修的那条水泥马路,就是从这里走的,该马路走到盐店口南街的东头后,向南拐直插今东风路,过双桥洞子(现东风路铁路地道桥)到商业街一带。
袁世凯修了兵工厂后,该街有些人在“兵工厂”里参加了工作,但多数人还是从事搬运工作,故本街居民组成的主体是工人,所以,这里的人朴实、忠厚、诚恳。如德州城解放后以罗秀生、石德铭等为主的业余武术、拳脚活动团体,也曾声誉过州城,但他们坚持习武健身的原则,从不惹事生非。该街居民勤勤恳恳的为德州城奋斗了几百年。
盐码头、盐衙门
据清乾隆《德州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皇殿河险,山东督粮道颜希深、德州知州杨成龙、德州营守备徐世恩等又在上码头筑坝,遏塞旧道,于三里庄挑引河四百九十五丈(1650米),至浮桥口接合旧流,即改御河绕上码头村西至月河。运河自上码头至皇殿河道为废河矣”。即因德州城西旧运河改道西移,宣布了该盐码头的终结。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