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藏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其实就是藏民族的起源地( 三 )


约在公元前2世纪初叶 , 居住在山南一带的人们逐渐形成部落 , 早期“悉补野”部落的首领第一代赞普聂赤统一牦牛部落 , 建立联盟政权 , 并确立了子孙世袭赞普制度 。 公元6世纪 , 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结成联盟并被尊为盟主 , 号称“赞普”(王) , 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丹珠昂奔《吐蕃王朝兴盛时期的藏族伦理思想》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5年04期) 。




林芝
羊同就是象雄 , 又译作“祥雄” , 是西藏早期历史上的古国 , 疆域中心地区位于今阿里地区 。 澎波是澎波河流经的区域 , 拉萨河上游 , 这一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 是拉萨市林周县的主要产粮区 。 林周 , 藏语意为“天然形成的地方” , 林周县地处西藏中部 , 被称作拉萨的“后花园” 。 苏毗是藏族历史上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 , 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南木林县一带 。 《新唐书》说苏毗是“西羌种” 。 可知苏毗原属羌系民族 。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 , 苏毗是一个藏种的国家 , 苏毗系羌系民族的名称 , 而“孙波”则是吐蕃的名称 , 此论已为学界公认 。 工布就是林芝 , 包括今林芝、工布江达及米林等县 。
《隋书》记载 , 苏毗“人有万家” , 在隋朝时已是有户逾万的大国 , 兼之地域广阔 , 更是雄长一方 。 国内实行大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 , 唐玄奘所记载的苏毗女儿国说的就是此国 。 今天有学者考证 , 苏毗与澎波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即生活在林周县松巴山一带的人们自称“松巴人” , “松巴”与“苏毗”的读音接近 。 同时 , 松巴山山腰和坡脚 , 还有一片墓地 , 被当地人称为“松巴墓地” , 气势颇似山南市琼结县的藏王墓 。



藏王墓是唐朝(7世纪—9世纪)吐蕃第二十九代赞普至四十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 , 占地面积385平方千米 。 包括松赞干布墓、赤德松赞之陵 , 松赞干布墓封土顶部建有一座小型寺院 , 里面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像 。 藏王墓作为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吐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和探讨价值 。 史实也是 , “藏王”们从山南市走出 , 至7世纪中叶 , 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 , 建立吐蕃政权 , 并逐步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山南市琼结向拉萨地区转移 。




尼洋河
尼洋河是工布地区的“母亲河” , 又称“娘曲” , 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 。 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 , 由西向东流 , 在林芝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 。 林芝由藏文“尼池”(nying khri)或“娘池”(nyang khri)一词音译而来 , 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 。 解放后 , 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 , 把“尼池”写作“林芝” 。 近年来 , 考古工作者在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 , 表明早在4000-5000年之前 , 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 , 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 。 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水滨从事农业 , 也兼从事渔业 。 这当然也是对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一个农业部落的又一说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