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黄河畔|卢明专栏 | 专栏( 三 )


背诗,不好当同事的面,那样会影响工作,也会被人说成疯颠。那就去大堤上,坝头下,柳行中,有时坐在地上读诗,有时边走边背。就这样,一会儿读《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一会儿念《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一会儿背贾宝玉的《咏蟹》:“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一会儿又咏林黛玉的《梦菊》:“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可以说,对于《红楼梦》,我是先从诗词入,后来才全面注意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当然,这样的阅读和背诵,很好地丰富了我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掌握。就这样,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每每在闲暇之时,在河边行吟,进入忘情状态,对滔滔的河水、徐徐的清风、田野的虫鸣,浑然不觉。
当然不只是《红楼梦》的诗词。古人的名诗名词,都在涉猎范围。温庭筠,冯延巳自不必说,姜夔、张先、史达祖也都读来读去。再说学李清照,便读她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读她的“念武陵人远,日上帘钩”,读她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她的“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还是读柳咏的词过瘾。他的词,语言流畅,容易理解,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他的《八声甘州》和《雨淋铃》,我都很熟悉。我可以不换气,背上一大段:“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当然,落不下李煜。这个,倒是常和老曹一起背。老曹背“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我接着背“罗衾不耐五更寒,一晌贪欢”。有时也和大徐一起背。大徐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青秋”,我接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老曹那里有一本关于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书,好象是郭沫若写的。郭老肯定曹操,编有话剧剧本《蔡文姬》,从中体现曹操对蔡文姬遭遇的同情与迎姬归来的关怀。大概是历史学家兼文学家的身份,使得他更多地研究《胡笳十八拍》。关于《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有不同说法,郭沫若坚定地认为是蔡文姬,并对诗篇进行了大力的推介。老曹对《胡笳十八拍》体现出的怒涛滚滚般不可遏制的悲愤、绞肠滴血般痛苦的诘问、诅天咒地雄浑不羁的气魄,以及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特别推崇。我呢,还是一边感受,一边背诵。上半晌背一段:“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下半晌再背一段:“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背着背着,便从那流畅的语句、高古的悲风、楚辞般的倾诉中,不知不觉感受到那种孤身远嫁异域胡天的悲苦、回归国与离别孩子的矛盾中,生出深深的悲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