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原文多少字 葬花吟原文( 二 )


愿你那高贵的身体 , 洁净的生来 , 洁净的死去 。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 , 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
花儿啊 , 你今天死去 , 我来把你收葬 。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 , 什么时候忽然命丧?
我今天把花儿埋葬 , 人们都笑我痴情 。等到我死去的时候 , 有谁把我掩埋?
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 , 花儿正在渐渐飘落 。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 , 衰老死亡的时刻 。
一旦春天消逝 , 少女也便白发如丝 。花儿凋零人死去 , 花儿人儿两不知!
扩展资料:
早在明代中叶 , 唐伯虎在他的桃花庵前种过不少牡丹 , 有时大叫痛哭 , 至花落时一一细拾 , 盛以锦囊 , 葬于药栏东畔 , 作《落花》诗以送之(《六如居士外集卷六》) 。唐寅《花下酌酒歌》里的“今日花开又一枝 , 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知是谁?”极似黛玉的“桃李明年能再发 , 明年闺中知有谁?” 。
葬花故事也远非唐寅一家 , 与曹雪芹先人交好的杜濬也写过《花冢铭》 , 其中这样写道“余**瓶花 , 不减连林 , 尝窃有慨世之蓄瓶花者 , 当其荣盛悦目 , 珍惜非常 , 及其衰悴 , 则举而弃之地 , 或转入溷渠莫恤焉 , 不第唐突 , 良亦负心之一端也 。
余特矫其失 , 凡前后聚瓶枯枝计百有十三枝 , 为一束 , 择草堂东偏隙地 , 穿穴而埋之 。(《变雅堂之集卷八》)曹雪芹根据这些原形 , 比较综合之后 , 构造了《红楼梦》的黛玉葬花 , 葬花从此广为流传 。
花谢花飞花满天 , 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 , 落絮轻沾扑绣帘 。
这是《葬花吟》的第一节 , 写暮春之景 。花儿急急地凋谢了 , 经风一吹变成了漫天的花雨 , 褪尽了娇艳的红艳 , 消逝了醉人的芳香 , 有谁去怜惜她们呢?柔弱的蛛丝飘荡在春日的台榭前 , 几时被风吹散呢?还有那飘零的柳絮扑进绣帘 , 是在乞求闺中人的怜惜么?
自古以来花便是女性的象征 , 以花喻人 , 以人喻花 , 诗词中常用此手法 。《红楼梦》中的花与人也是对应的 , 牡丹对应宝钗 , 芙蓉对应黛玉 , 海棠对应湘云 , 杏花对应探春 , 老梅对应李纨 , 并蒂花对应香菱 , 桃花对应袭人 , 另外晴雯号称“芙蓉仙子” 。
由此诗中的花当指大观园的女儿们 , 花儿的凋谢也预示着她们的逝去 。世人对待她们的消逝也如同对待花儿一样 , 谁会来惜取将残的红颜呢?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 女性的生命不过昙花一现 , 花开过后便要迅速飘落 , 任那些曾欣赏她们的人践踏 , 芳魂艳魄都将不存 , 留下的只是一缕尘香 。
“有谁怜”隐含了一段答语 , 世人春风都不懂得怜惜落花 , 对她们的逝去都是冷眼旁观 , 置之不理 , 懂得怜惜落花的只有黛玉了 , 自称绛洞花主的宝玉也不懂 , 将残红付与无情的流水 , 岂知流出大观园后便会被糟蹋 , 甚至比被人践踏更为悲惨 。
游丝之软 , 游丝之弱 , 不禁让人联想到黛玉的身世 , 出身于诗书之家 , 幼年丧母 , 父亲死后益发无依无靠 , 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样寄居贾府生命之软弱 , 不正如檐下飘荡游丝么 , 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斩断 。仅凭贾母的疼爱和宝玉的那份爱情维系着生命 , 怎经得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打 。
王国维说“人生只似风前絮 , 欢也零星 , 悲也零星 , 都作江心点点萍” 。落絮的人生 , 落絮的命运 , 天意如此 , 无可奈何 。
“落花”“游丝”“落絮” , 同样的飘零 , 同样的忧伤 , 同样的命运 , 同样的还有那花下的葬花人 。
闺中女儿惜春暮 , 愁绪满怀无处诉 , 手把花锄出绣闺 , 忍踏落花来复去?
第二节转而写人 。暮春是个忧伤的季节 , 弹指间红颜衰老 , 百花凋零 , 无可奈何 , 惟有惋惜 。黛玉本就多愁善感 , 加之对宝玉的误解 , 更是满怀忧郁惆怅 。许多版本的“无处诉”作“无释处”或“无着处” , 笔者认为不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