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干湖醒了!开渔!( 二 )


历史上北方交通就不便 , 一到冬季 , 许多封冻的大江大河便成了爬道 。 如果渔民们在江上凿冰捕鱼 , 往往会使爬犁和大车不便通行 。 北方人心是善良的 。 冬天 , 他们不在大车和爬犁行走的冰道上打冰眼 , 于是便选择在泊泡湖一类的水域上凿冰捕鱼 , 这样查干淖尔就成了北方冬天最热闹的天然捕鱼场 。
查干淖尔真正的冬捕始于辽金时期 。 据史料记载 , 辽帝最喜欢吃“冰鱼” 。 每年腊月 , 辽王都要率领家眷来北方 , 在嫩江、大安月亮泡、查干淖尔泊子或达赉湖湖面上搭建帐篷 。 他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刮薄 , 薄到像纸片儿 , 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 。 看够了想吃时再将薄冰打开 , 鲜活的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历史上习惯把这种冬捕称为“春捺钵” 。
捺钵 , 契丹语 , 是“行在之意” , 指辽帝出行所在地 。
历史|查干湖醒了!开渔!
文章图片

“祭湖·醒网”仪式
凿冰眼又称凿冰窟窿 , 下“串联网” , 打水中鱼 , 这活是最难干的 。 凿冰洞、下网、起网 , 一溅一身水 , 冰上的水也有半尺厚(这是打眼时咕咚筢子打出来的) , 所以冬天打鱼人身上一身水 , 衣裳里一身汗 , 北风像刀子一样 , 往人身上一“扎” , 转眼给你穿个透 。 江水给衣裳“挂了一层甲”(冻了一层冰) , 里边汗水也结了一层冰 , 人在冰上一走 , 里里外外“咔嚓咔嚓”直响 。
冬捕与平时捕鱼活动的不同是 , 这是一项集体活动 。 冬捕就是面对严酷的大自然 , 去凿冰捕鱼 。 为了冬捕 , 各行各业都开工作业 , 木匠打爬犁 , 车匠造大车 , 皮匠做皮袄 , 鞋铺做靰鞡 , 编匠编渔具 , 麻绳铺打绳织网 , 割苇的人也忙着编鱼囤子……
甚至在冬捕的日子里 , 动物也得到了重视 。 马要顶一个“股”到冰上的捕鱼场“拉马轮”;狗要看网房子;牛要拉鱼、运鱼 。 冬季的捕鱼活动 , 使人和动物亲近了 , 使人和自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融合 。
落网得鱼 , 并不容易 , 尤其是在冬季 , 北风一起 , 茫茫冰面上灰蒙蒙一片 , 一网下去 , 要准确对应鱼群位置 , 需要“知鱼性” 。
最知鱼性的当数“鱼把头” 。
“鱼把头” , 是冬捕的领头人 。 有经验的“鱼把头” , 先要会“识冰” , 只要把耳朵贴在冰面上 , 通过水流声就能分辨出鱼群的位置 。 其次要会看“鱼花” , 冬天 , 鱼喘出的气会在冰中形成一层一层的泡——“鱼花” , 说明冰底下有鱼 。 “鱼花”还分“新花”和“旧花” 。 “新花”是鱼刚吐的 , 或是昨晚上吐的 , 特征是这些花还在冰水里晃动 , 说明有鱼群 , 可以凿冰下网 。 “旧花” , 则是指已冻结在冰层里的泡泡 , 说明鱼群已过去了 。 还有“草花” , 冬天一冻 , 水里的草也会吐气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