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走读古城】遂溪乐民所城:千秋书院辉奎壁 万古神龟镇海疆( 三 )



文明书院门口 。
万古|【走读古城】遂溪乐民所城:千秋书院辉奎壁 万古神龟镇海疆
文章图片

书院内墙上镌嵌有苏文忠公石刻像1块 。
神秘涵洞助革命农军脱险
事实上 , 近代的乐民城是中国共产党南路革命的重要根据地 , 是粤西地区成立中共党组织最早的村庄 。 在20世纪初的大革命时期 , 文明书院有近百名师生参加南路革命斗争 , 1927年5月 , 广东南路最早的起义——乐民起义暴发 , 革命农军300多人集结在乐民 , 当时文明书院的场地就是农军宿营地 , 书院的东坡楼就是农军抗击反动军队的战斗指挥部 。 农军据城与1000多名国民党军队对抗 , 激战了三个昼夜 , 后因粮弹不济要撤退以保存实力 。 那么 , 农军是如何从国民党军队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中逃脱的呢?
万古|【走读古城】遂溪乐民所城:千秋书院辉奎壁 万古神龟镇海疆
文章图片

1927年5月 , 广东南路最早的起义在乐民所城暴发 。
话说乐民所城建成之初 , 设计者从城内地势需求考虑 , 只计划在城的东南和西北角低洼处各筑一道横竖一尺多宽 , 通过城墙底的排水涵 。 后来 , 负责建城的粤地都督马鉴到工地视察 , 发现城墙西北角两面都有海水环绕 , 从城角水涵出口处到海边红树林带只有十来丈远 , 正是一片隐蔽行动的理想地带 。 于是 , 他提出建议 , 把原作一般用途的排水涵 , 改为使用坚硬大青石作材料 , 建筑一条四丈长 , 涵身横竖各三尺 , 涵底平滑 , 可让人爬行穿过的隐蔽涵洞 。
万古|【走读古城】遂溪乐民所城:千秋书院辉奎壁 万古神龟镇海疆
文章图片

这个涵洞在500多年后帮助起义农军成功逃出城外 , 让后人不由得不佩服当年建城者的奇思妙想 。
在王玉华老人的指引下 , 南都采访人员在“乐民农军暴动旧址”标识碑附近找到了这个涵洞 , 它被一片灌木杂草遮掩着 , 用木棍扫开草丛 , 一个横竖近三尺的洞口露了出来 , 洞里面漆黑一团 。 王玉华老人说 , 涵洞至今保存完好 , 正是这个涵洞在500多年后帮助起义农军成功逃出城外 , 让后人不由得不佩服当年建城者的奇思妙想 。
“镇城之宝”——驮碑赑屃的美丽传说
除了文明书院 , 乐民所城还有一件“镇城之宝”——驮碑赑屃 。 在王玉华老人的带领下 , 南都采访人员在北门附近一处小树林里见到了驮碑赑屃 , 村民们其实更喜欢称它为“镇海石龟” 。 镇海石龟其实还驮着一块石碑 , 碑高2米 , 碑上字迹漶漫 , 辨认不清 。 据有关资料显示 , 石碑上刻的是《清虚道院碑记》 , 立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 。 南都采访人员仔细端详石龟 , 只见它头向上仰 , 四肢张开 , 仿佛使尽了洪荒之力 , 让旁观的人深感石碑之重 。 王玉华老人告诉我们 , 据老一辈讲 , 这尊驮碑赑屃其实大有来头 。 传说明朝初年 , 朝廷曾制作两尊驮碑赑屃:一尊留在北京镇守紫禁城 , 另一尊则安排在南方镇守珍珠城 。 后者指的就是乐民所城这只驮碑石龟 ,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 。 关于驮碑赑屃的美丽传说在乐民所城代代相传 , 正好佐证了乐民所城在雷州西海防的重要地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