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从荒山秃岭到千山一碧( 二 )


“家里两口子,一个在家看娃,另一个就提着马灯连夜去修。”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的“铁姑娘队长”刘玉秀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修筑梯田的那段燃情岁月,依然历历在目。
为了破解当地群众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局面,定西市从20世纪60年代拉开了梯田建设的序幕。定西人民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强毅力,硬是靠着铁锹镢头把一块块陡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
几十年来,定西市先后经历了人工兴修水平梯田、人机结合兴修水平梯田、机修梯田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阶段,并配套完成了水保林、生产道路、田间道路和截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完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体系。
通过大规模梯田建设,定西全市基本实现了梯田化,农村人均占有梯田2.8亩。梯田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彻底结束了“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的艰辛历史。
“过去靠马铃薯救命,现在靠马铃薯致富。”刘玉秀说。近年来,大坪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1000亩以上。2020年年底,大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830元。
定西市|从荒山秃岭到千山一碧】生态兴则百业兴。定西人民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也是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定西人民摆脱贫困的经历,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特别是坡耕地改造、淤地坝建设等,为定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定西深入开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构建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体系。数据显示,定西市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0万亩、180万亩,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360万亩,优势产业总产值达到925亿元,中国薯都、中国药都、中国西部草都建设取得新进展。
“定西市编制完成了‘十四五’和‘中长期’两个水土保持规划,划定并公告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定西市水保总站副站长张永胜介绍,“十四五”期间,定西市谋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共11类51项,力争近五年完成投资达到14.3亿元。依托各类项目,定西市力争到2035年末,水土保持率达到70%以上,全市水土流失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王冰雅 宋喜群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4日10版)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