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世界城市日 | 最美中轴线,古都的脊梁和灵魂( 二 )



每到秋天 , 我都愿意去走一走胡同 , 有一些地段我一定是要走的 , 比如说当白蜡树刚刚开始变黄的时候 , 我一定会去走一走五四大街那短短的一小段 , 小的时候爸爸常带我去五四书店买买书 , 在沙滩买一买画的颜料 , 看一看树叶子变黄 , 讲一讲北大红楼的历史 , 一切就像是一幅画一样 。
北京有多少胡同里面都是藏着秘密的 , 不仅有风景 , 其实还有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 走走这些地方 , 我们还能够还原当年的那些民间工艺、民间故事吗?还能够听到老北京远远传来的一声声吆喝声吗?
手艺 , 几代人的生活方式
我还记得小时候放风筝 , 那时哪有买风筝的 。 北京的小孩 , 我们这一代往上都是自己扎沙燕儿 , 跟着爸爸、叔叔、舅舅 , 拿着竹坯 , 把大十字绑好 , 然后自己在上面画 , 拽着绳保持着平衡 , 最后把它放得高高的 。 讲究一点的就用小竹子做个竹哨 , 听风筝带着哨音飞到很高、很高 。
还有蜡果、吹糖人、背上背着旗的兔爷、唱着评书和京韵大鼓的天桥.......所有这一切在我的记忆里不属于遗产 , 不属于历史 , 是我们童年还在接触的生活方式 。

那时也爱跟着父亲语文老师去琉璃厂 , 看看戴月轩湖笔的制作 , 用一用一得阁的墨汁 , 在荣宝斋看一看木板水印怎么样把一幅幅的画一点一点印出来、装裱上 , 还有肄雅堂的古籍修复如何赋予古籍新的生命 。 从小的时候爱看 , 到再大一点自己去买 。
现在很多人感到焦虑 , 我们出国也不方便了、去外地旅游也不方便了 。 但其实不仅仅是北京 , 我们生活的城市里的这些地方 , 大家就真的走厌倦了吗?我相信琉璃厂是一个解压的地方 , 真正在琉璃厂徜徉一圈 , 去看看那些工艺都在 , 书香墨痕都在 , 古韵悠然 , 这些风韵是可以疗愈当下人们的焦虑的 。
有机会也可以去燕京八绝博物馆看一看 , 去看看原来燕京的这些手艺有多么迷人 , 比如说林辉英先生一直在呼吁保护的景泰蓝制作技艺 , 比如北京的玉雕工艺、雕漆技艺、金漆镶嵌修饰制作的技艺 , 还有迷人的京绣和花丝镶嵌 。 在今天一切都可以靠机器 , 甚至靠人工智能的世代 , 那样的一种过程已经缺失了 。

我去看了燕京八绝博物馆之后自己也是十分感叹 , 它们离我们这么近 , 时光很近 , 方位也很近 , 但是我们对它们多么陌生呀 。 这是可触摸的传统 , 是文化的证物 , 所有这些并不属于遗产 , 在今天它们还活着 , 这个系列其实就叫京作 , 如果我们愿意去看一看 , 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 , 这是我们的特色艺术 。
这就是北京的名片 , 为什么说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金名片 , 这些名片能不能在今天还依然活着 。 现在的中轴线上 , 有很多喝茶的地方、喝咖啡的地方、还有很多欣赏这些手工技艺的地方 。 但我希望这些不是一个个简单的观赏项目 , 而是能够作为一种态度更多地活在我们的生活里 , 凡事愿意动动手 , 凡事觉得有滋有味 , 有情有趣 , 这大概就是北京生活的底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