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马跃檀溪 马跃檀溪

刘备马跃檀溪是史实么?网友chunliu1005的引证评议文字转录下: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 。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 。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 。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孙盛曰:此不然之言 。备时羁旅,客主势殊,若有此变,岂敢晏然终表之世而无衅故乎?此皆世俗妄说,非事实也 。——这是三国志里的注,引用的是《九州春秋》的说法,晋人孙盛认为不实,《三国志·先主传》没有这回事 。
——笔者也来说两句凑凑热闹:网友chunliu1005的引证文字固然无误,但其评议有两点须商榷:第一,关于“的卢救主”的记述,是来自 《(魏晋)世语》,而非《九州春秋》(古人作文不用标点,所以网友chunliu1005应该是没把引文看清楚) 。第二,孙盛之言纯属个人臆测,大而无当,不能服人 。所欲害刘备者,蒯越、蔡瑁也,非刘表也 。刘表视刘备,乃可用之人,故欲防之而不欲杀之 。且刘表素惧害贤之名,故有祢衡面骂而不见杀 。备贤过衡多矣,时天下大乱,用人之时也,表安敢被此名而处实祸哉 。

刘备马跃檀溪 马跃檀溪

文章插图
马跃檀溪比喻的是什么没有“马跃檀溪”这个词,正确的是:跃马檀溪 。“跃马檀溪”是指刘备在情急之下、驱赶乘马跳出檀溪,从而逃脱追杀的典故 。
成语典故:
刘备到荆州,刘表待之甚厚 。表欲废长立幼,备劝止之,建议其徐削蔡氏之权 。刘表后妻蔡夫人疑刘备,是时正在屏风后窃听,闻备此言便忌恨备,命弟蔡瑁在襄阳设宴,欲藉机杀备 。至期,刘备借更衣之故,至后院,伊籍暗告备,备得知城外东、南、北三处皆有军马守把后,急飞身上“的卢”马撞出襄阳城 。至城西檀溪,人马俱陷入水中,备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妨吾!”言毕,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蔡瑁引军追至溪边,备见蔡瑁拈弓取箭,乃急勒马往西南而去,乃至南漳访司马徽,得闻卧龙,凤雏之名 。
“跃马檀溪”赏析:
描写了刘备马跃檀溪的情景以及对天下三分终归一统的感慨 。的卢“一跃三丈”,说明了刘备跃马时的檀溪最少有三丈宽 。为何如今檀溪只有其名而无水呢?清光绪《襄阳府志》说:“檀溪向为汉水所经,自老龙堤建,溪不复与汉通,日就淤塞,今皆民产矣!”由此可以看出,远在一千多年前,补修老龙堤后,檀溪之水不再入汉,檀溪就日渐淤塞了 。那么,老龙堤是何时所筑呢?可以说远在汉魏以前,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胡烈为荆州刺史,有惠化,补缺堤,民赖其利 。这与刘备马跃檀溪、三顾隆中已晚六七十年 。胡烈仅仅是补缺堤而已 。是堤之设,据文献载,始于商周,但不过是草创 。堤筑之后,檀溪之水,流于何处?上述《府志》曰:“昔日汉水,会檀溪、襄水(今南渠),以绕郡城,过岘山,复入于汉,是以《水经注》云,又与襄湖水合并 。”即檀溪与襄水合流,注入汉水,到如今檀溪就只有其名而无水了 。
马跃檀溪的含义马跃檀溪,这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里“的卢救主”的典故 。史载,刘备消灭了叛乱的张武,夺的一匹好马“的卢” 。凯旋班师时,刘表见
了这匹马,也赞不绝口 。刘备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 。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 。”还说“张武骑此马而
亡”就是证明,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 。刘表的幕宾伊籍将此马“妨主”的消息透露给了刘备,刘备却不以为然 。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边上 。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关于“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成就了跃马檀溪故事的千古佳话 。使得刘备跃马飞上西岸,策马扬鞭往西南而去了 。蔡瑁引军追至檀溪边,见刘备已远去,不禁叹道:刘备真有神助,命不皆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