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馆办学目的 同文馆

同文馆的创建有什么意义?同文馆的创建,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的萌生 。但早期同文馆办学的六条章程,全部是仿照俄罗斯文馆的旧例 。学生的名额照俄罗斯文馆旧额不得逾24名,馆中的月课、季考、岁试也一切仿照旧例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曾规定俄罗斯文馆五年馆试一次,考一等授八品官,二等授九品官;同文馆除改为三年一试外,其他也一切照旧 。至于该馆的管理体制及有关教习、经费的制度,也大体不出旧学的范畴 。因此,早期的同文馆除教学内容之外,与清代旧有的官学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
奕伝旧照

同文馆办学目的 同文馆

文章插图
同文馆是什么意思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 。全称京师同文馆 。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 。属总理事务衙门 。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 。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 。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 。美国传授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三十年 。该馆附设印书处、翻译处,曾先后编译、出版自然科学及国际法、经济学书籍二十余种 。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等 。1902年1月(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为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 。
京师同文馆名词解释京师同文馆名词解释如下 。
1862年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专门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文”“西艺”,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班级授课制 。
它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 。在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视为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教育的开端 。
1、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欣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 。
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 。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 。美国传授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三十年 。
2、是培养满族翻译人才,以便在与外国人办外交时“不受人欺蒙” 。当时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外交条款规定:中外交涉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只在三年内可附用中文 。并规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为正义 。因此,开办京师同文馆有着极强的“急用现学”的目的 。
3、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人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同文馆开创时期的课程,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同时学习中文课程 。
英、法、俄各文馆也各请外国教师一名,事先有个商定:只准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是万万不准传教的 。
4、同文馆学生专习一种外国文字,英、法、俄、德四馆的学生各不相混 。学生毕业没有文凭,但学识精湛的奖以功名 。每三年大考后便授予一批,岁考、季考、月考中都有现金奖励 。
5、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北京近代学校的正式出现,为北京近代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借鉴,打下了思想的和制度的基础 。
同文馆的创置有什么意义?【同文馆办学目的 同文馆】同文馆在19世纪60年代,是早期洋务教育的主要设施,它的创置为洋务教育的进一步扩展开辟了道路 。在同文馆的带动下,洋务派的其他重要人物也纷纷效仿,兴办洋务学堂,使洋务教育在19世纪60年代形成了初步的声势 。诸如:李鸿章于1863年创办的上海同文馆(又称广方言馆)、1864年创广州同文馆,左宗棠于1867年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原名求是堂艺局),均在当时的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都属于早期洋务教育的重要设施 。这些学校为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近代的外语、军事技术人材和外交骨干 。像著名的翻译家严复(福建船政学堂)、曾任首届驻日本大使的汪凤藻 。驻法大使庆常、出使英国参赞张德彝、民国农商总长周自齐、驻荷兰大使唐在复、驻日、比大使杨枢、驻俄大使刘镜人、驻法公使胡维德、驻意大利公使吴宗濂,等等皆毕业于上述学校 。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推动中国近代化、介绍西方先进的自然,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 。早年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的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及毕业于上海广方言馆的黄祖莲等北洋水师将领,在甲午海战中英勇抵抗日军侵犯、壮烈牺牲,尤为国人所敬仰 。仅此而论,早期洋务教育的成果也是不宜一概抹煞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