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工作计划和目标 市场部

市场部到底该做什么?前段时间,我给几家客户公司市场部做了访谈,其中包括很多国内一线公司,问他们 “咱们市场部到底是在做什么”,得到的答案却令我吃惊 。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简单地描述日程表:做活动,做海报,做微信公众号文章,对接乙方,拍 TVC,年底帮其他部门设计挂历等 。
每个人都能描述出自己做的工作,但几乎没有人能指出自己 “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大部分人很清楚自己的日程表,但不清楚日程表背后的意义 。
这非常奇怪,如果你问一个高中生在做什么,他的回答应该是 “我每天都在学习,以提高成绩”,而不是描述日程表本身 “我每天在起床、吃饭、走路、上课、睡觉” 。
如果你问一个内科医生在做什么,他的回答应该是 “我帮人看病,并且制定治疗方案”,而不是描述日程表本身 “我每天见病人,开处方,写医嘱 。”
很显然,高中学生和内科医生都知道自己每天到底在做什么,以及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但一到了当下的市场部工作,就好像换了个世界——我们借势热点,运营公众号,设计几张海报,但好像不关心这到底是在做什么 。
所以大部分公司并没有真正在做 “市场营销”(Marketing),而是在做 “生产”、“产品” 或者 “销售” 。
实际上,按照不同公司的导向,一般有四个阶段:生产型公司、产品型公司、销售型公司、市场营销型公司 。
生产型公司 认为最重要的是扩大产能、招工人开工厂等,他们认为有了足够的生产,企业就会足够盈利 。
典型的是十几年前国内很多玩具、电子、服装厂商,为了扩大产能,不断造货,从不管产品是否优质,更别说品牌了 。从而导致很多国产产品被贴上了 “劣质”、“坑人” 的标签 。
产品型公司 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性能,他们认为只要产品性能足够好,企业就会盈利 。
比如十年前国内电池行业都在忙于扩大产能、制造质量不稳定的电池时,南孚等企业率先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不断生产更加优质的电池 。
再比如,很多充满 “产品情怀” 的智能硬件厂商、手机厂商主要战略就是不断优化、改进产品本身 。
产品型公司往往能制造精品,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患上莱维特所说的“营销短视症”——忽视用户的需求 。
之前我见过一个为高血压人群做智能手表(可随时监测健康)的公司,技术非常牛,花费大量资金把防水性能做到业界第一——可以水深 20 米防水 。可这样的性能优化本身是无法带来溢价的——高血压人群根本不可能潜水这么深,他们为什么要买一块潜水 20 米的手表?
产品型公司认为更好的产品就能带来更多顾客和利润,但其实不是 。因为市场营销有一项重要的规律是:
超出用户需求的性能,无法带来溢价 。——克里斯坦森
销售型公司 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产品卖出去,只要产品卖得多,企业就会盈利 。
比如很多房地产项目、保险公司、理财公司、保健品公司等,通过包装各种新概念、提出各种新口号、雇佣大量销售员,一切以成交量为核心,目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 。
销售型公司普遍的方法就是:“告诉市场部和广告公司,我们产品出来了,赶紧找个概念帮我包装一下,最好能引爆市场!”(对应的方法论主要是以品牌包装为基础的传统广告学)
这类公司往往已经开始建立品牌,也能取得一定销量,但无法解决持续经营问题,高度依赖大额推广预算和广告公司的奇思妙想,产品也往往是火过了一阵子就消失了 。
市场营销型公司 最重要的就是 “有效满足顾客需求”,认为只要 “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就能获得利润 。
这类公司,企业的一切都围绕顾客需求展开 。同样是保健品企业,他们认为自己是在 “让人更健康”,产品销售和研发可以做到这一点,公众号发文章也可以帮助这一点,甚至所有的公关、销售等活动都围绕 “我如何满足用户需求” 来展开 。
同样是 “加油站”,他们认为自己是 “为司机提供继续行驶的权利” 而不是仅仅狭隘地定义成 “加油” 。
从这个角度来看,轻视市场营销的公司,往往是单纯的生产或者产品公司,他们关注的是自己而不是顾客;认为市场营销就是 “打广告卖产品的公司”,往往是销售型公司——产品部门造出来产品,然后让其他部门卖出去就完了 。
而真正的市场营销型公司,则会明白上面说的这一切: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就是 “创造并留住顾客”,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 “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求”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