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怎么读1.子(zǐ)
2.丑(chǒu)
3.寅(yín)
4.卯(mǎo)
5.辰(chén)
6.巳(sì)
7.午(wǔ)
8.未(wèi)
9.申(shēn)
10.酉(yǒu)
11.戌(xū)
12.亥(hài)
资料扩展: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
丑:是纽,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长 。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
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 。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
巳:是起,巳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
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体暖昧 。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
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
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
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参考资料:天干地支 百度百科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是几点?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古代时辰的起源和换算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
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 。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子丑寅卯全部口诀是什么?全部口诀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
来源:
地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 。天文来自具体对天象的观察 。要言不烦,地支来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种一年的表达 。
《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 。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地形起于昆仑之虚,日月五纬俱起牵牛 。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 。天皇出焉,号曰‘防五’,兄弟十三人继相治 。乘风雨,夹日月以行 。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共治一万八千岁 。天皇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 。”
《三命通会》:“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 。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 。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
文章插图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什么意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的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