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木雕由潮州90后捶凿传承 时尚苗绣让现代绣娘留住乡愁( 五 )


传承|传统木雕由潮州90后捶凿传承 时尚苗绣让现代绣娘留住乡愁
文章图片

在化屋村扶贫车间里 , 一名绣娘在直播展示苗绣产品 。
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密不可分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理财在《文化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一文中认为 , 用市场化机制把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 既可以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 , 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 , 也可以对乡村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式传承 , 保护好和发展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 因此 ,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多重经济和社会价值 。
苗寨刺绣恰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化范本 , 现代产业链的有效搭建 , 让千年苗绣“高级定制” , 实现了从大山走向世界的可能 , 更让村子里的贫困绣娘们 , 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 。
实现家门口就业 , 苗寨绣娘富起来
从一台电脑绣花机开始的苗绣尝试 , 如今给化屋村的扶贫车间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 , 也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
2020年 , 化屋村苗绣扶贫车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 。 “32位苗族绣娘在车间里上班 , 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同时 , 还能照顾家庭 。 ”尤华忠说 , 32位绣娘有一半以上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目前已全部脱贫 。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地处乌江源百里画廊内 。
文化创新
去贵州读研 , 把传统蜡染与现代时尚结合
“每一代绣娘 , 都在找寻新的意义 。 民族手工艺的传承是我肩上的担子 。 ”
今年37岁的彭艺是化屋村唯一一位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 。 这个年轻的传承人 , 想为传统苗族蜡染刺绣注入一些新可能 。
在老一辈化屋村人眼里 , 苗绣无疑是家家户户要掌握的手艺 , 而今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之下 , 传统手工艺逐渐淡出视野 , 乡村文化产品的受众群体也在逐渐减少 。 如何让苗绣活起来?这是彭艺和无数非遗传承人需要思考的课题 。
“由于一直强调现代化、城镇化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主导作用 , 人们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观念:唯有城市代表着先进、文明或历史前进的方向 。 ”中央党校教授刘忱看来 ,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 , 部分人将乡村视为落后、封闭、愚昧的代表 , 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发展 , 应该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逐步改造乃至淘汰 。
在日常的工作中 , 彭艺也发现 , 苗族蜡染、刺绣只用在头饰、衣服之类的生活用品上 , 范围太窄 。 “而且以前做苗绣、做蜡染 , 只会模仿我们的祖先 , 他们画的是什么纹样 , 我们就画什么纹样 , 他们绣什么 , 我们就绣什么 , 没有创新意识 , 我们就不会加不会减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