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走进重庆湖广会馆 “城市礼堂”的薪火相传( 二 )


“那些移民过来的先民们修建起会馆 , 极尽所能地用周全的礼仪进行祭祀 , 表达的就是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薪火相传的使命感 。 ”重庆市移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路如是说 。
她表示 , 在湖广会馆举办传统礼仪文化活动 , 就是要让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除了完整地表达对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 也要符合当下的观念 , 尤其年轻人的审美 , 用精美的仪式感引导他们爱上传统文化 。 ”
当下:移民文化对重庆城市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重庆湖广会馆不仅遗存了会馆建筑的物质文化 , 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凝聚了移民精神的无形文化 。 在会馆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内 , 通过蜡像、图文、文物等展陈 , 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 , 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湖广填四川”的那段历史 。
杨路表示 , 农耕民族移民历史是很悲壮的 , 但也正是这些移民 , 让以礼乐文明为精华的华夏文化在曾经荒芜的巴渝大地复兴 。 “他们会抱着自己祖先的牌位 , 甚至把亲人的骸骨携带迁徙 。 他们必须很妥帖地去安放这些东西 , 因此会馆往往承担了公共祠堂的功能 。 同时 , 那个年代会馆还承担了部分政府管理的功能 , 通过族群、血缘去管理 , 推崇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 建立起行为准则和伦理道德秩序 。 ”
会馆所开创的多元融合 , 也对重庆的城市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 杨路介绍 , “比如川剧 , 这个剧种就是在移民以后产生的 。 我们每个会馆都至少有一个戏台 。 最早 , 每个戏台上演的都是各地移民带来的家乡戏 , 比如京剧、楚剧、昆曲、山西梆子、豫剧等 。 但要让大家都能听懂各自唱的是什么 , 这就需要融合 。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川剧其实是融入了京剧、高腔、昆曲等多种元素的一种创新戏种 。 当然 , 这种融入也没有一味地排斥本土文化 。 川剧中的变脸绝活就可以追溯到周武王伐纣时期 , 巴人戴着百兽面具敲战鼓打先锋的历史 。 ”
会馆不仅是一种建筑 , 更是一条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 形成了城市最基础的文化底蕴 , 铸就了重庆人坚韧顽强、乐观勇敢、开放包容、慷慨互助的人文性格 , 才产生了今天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巴渝文化 。
“就像一口锅里烫火锅这种独有的情形 , 反映了重庆人守大礼而不拘小节的性格 , 也影响到我们的方言、文字、饮食等方方面面 。 比如川菜 , 其实也是一个融合菜系 。 川菜里有糖醋味的菜品 , 这是典型的江浙菜味道 。 ”杨路表示 。
未来:持续创新让会馆更好地融入城市精神生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