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送圣 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水陆法会”最初的起源据说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 。梁武帝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 他的一生都与佛教有关 , 曾经三次舍身出家 , 与佛教的因缘非常殊胜 , 并且一生度僧、建寺无数 。据说 , 他在一天夜里做梦 , 梦到一位神僧告诉他说 , 六道的众生正在受无量的苦难 , 应该设法救度 。神僧问他 , 为什么不作水陆大斋来济度六道中的受苦众生呢?梁武帝醒来后 , 询问了当时的许多高僧 , 大家都不知道水陆大斋是怎么一回事 。只有当时的国师宝志禅师(418-514)劝他广泛查寻经论 , 这样就必然可以知道其中因缘 。梁武帝搜寻经论 , 在法云殿上早晚阅读 。后来 , 看到阿难尊者遇到面然鬼王而建立施食法会的因缘 , 因诏金山宝志禅师延请僧佑(445-518)、僧肈(384-414)等十位高僧遍阅藏经 , 编纂水陆仪轨 , 并在润州(镇江)金山泽心寺启建法界凡冥水陆普度大斋胜会 , 道场四十九日 。武帝于天监四年(505)亲自焚香礼佛 。令僧佑宣读文疏 。梁武帝所制作的“水陆”仪轨 , 在陈隋时已经消失不见 , 据传在唐时曾有人得到他所制作的仪文 , 并且依据此仪文举行法会 。宋代的杨锷祖述梁武帝的旧仪 , 撰成《水陆仪》六卷 , 但现在也已失传 。到了1093年 , 苏东坡为了他的亡妻宋氏建立水陆道场 , 撰写了《水陆法赞》十六篇 , 史称眉山水陆 , 自此之后 , 水陆法会开始盛行 。

水陆法会送圣 水陆法会

文章插图
水陆法会是什么意思水陆法会 , 是汉传佛教中一种隆重而盛大的佛事仪则 。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 , 略称水陆 , 或名水陆道场、悲济会等 , 是唐代密宗的《冥道无遮大斋》与梁武帝的《六道慈忏》相结合的产物 。
水陆法会最初是由梁武帝于天监四年(505)在金山寺修建 。北周与隋代 , 此仪不行 。至唐咸亨(670-673)中 , 法海寺神英于大觉寺义济处得到了梁武帝的水陆仪文 , 依照修斋 , 于是又流行于世 。北宋杨锷撰有《水陆仪》3卷 。苏轼撰《水陆法赞》16篇 , 称为眉山水陆 。
水陆法会的好处?是做功德的一个过程
水陆空大型法会(全称法界凡圣冥阳两利水陆空普度大斋胜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规模最大、最殊胜的法会 , 全名是“法界凡圣水陆空普度大斋胜会” 。其意义逐句解释如下:
1.“法界”是指物质与精神的整个宇宙世界 。
2.“凡圣”是指宇宙中的四圣 , 即佛、菩萨、缘觉、声闻;以及六凡 , 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即指所有的凡圣之众 。
3.“水陆空”是指水陆空三界众生及其居住受报之处 。
4.“普度”是指六道众生皆被度化 , 解脱他们诸种痛苦 。
5.“大斋”是指不限制的给予众生供养 , 包括饮食 。
6.“胜会”亦称法会 , 是法施之意 。“胜”者 , 诵经持咒之法施 , 令受苦众生心开意解 , 得法水之滋润 , 很殊胜 , 故称“胜” , “会”者指聚集之意 , 度化者与被度化者集会于一堂 , 法施与物施并行 , 故名为“会” 。
总结之:水陆空法会的意义就是 , 藉着该法会的大型佛事活动 , 供养一切众生 , 普渡一切众生 , 使之消多生之灾、保多生之平安 , 度脱恶道、离苦得乐、趣入佛道 。
水陆空法会分为内坛佛事与外坛佛事 , 外坛中又分为大坛、楞严坛、净土坛、华严坛、法华坛、诸经坛 , 重点在内坛 。内坛佛事从法会第三天凌晨二时起 , 意在四圣六凡交流沟通 , 是整个水陆空法会的核心 。内坛佛事神圣庄严 , 主法者必须专心观想 , 因此内坛必须结界 , 以防外人闯入 , 扰乱道心 。故参加内坛佛事的 , 除特定法师外 , 只能限定部分功德主 。
水陆空法会需要七昼夜才能功德圆满 , 加上头尾 , 则需八天 。七昼夜之中 , 诵经持咒称圣号结圣印 。水陆空法会虽然分七个坛场 , 其实是一堂整体的佛事 , 每一坛同等重要 , 缺其一就不能名之为水陆空法会 , 每日三次 , 至总回向坛宣读文疏 , 召告宇宙世界 , 将每日所做佛事功德给予回向 。因此 , 水陆空法会其实是不分内坛、外坛的 , 功德主们随自己的意愿发心 , 共同成就此一法会 , 就是最大的功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