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演讲稿 廉政故事

古今中外关于廉洁的故事1贤母“封” 儿廉俭
陶侃,晋朝人 。早年丧父,母亲守寡,家徒四壁,靠纺织为生 。陶侃自幼好学,再加上母亲善教,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
陶侃20多岁时,受命为当阳县吏,监渔业 。他想:母亲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监渔官,送一些鲊鱼给母亲,也算尽点孝心 。于是,他托人带了一罐鲊鱼给母亲 。
谁知,母亲拒而不收,封了“鲊”,并写信说:你当了县吏,拿公家东西给我,以为是好心,相反,它不仅不能有益于我,反倒给我增加了忧愁 。
陶母“忧”什么呢?她说:“吞占公家的东西,就是贪 。贪婪之心是没有止境的,后果就难以设想 。”她告诉陶侃;“人有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 。为人不干坏事,才会做好事 。”
陶侃做官不久,把母亲接到府上,母子常在一起议事 。这年3月,陶侃乘船漫游,回来后对母亲说:“我乘船时,在水平如镜的江面上,一点都不怕 。
但到了波涛汹涌的地方,船左右摇晃,心里却有些胆怯 。”陶母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船 。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 。”
她拿船、水作比,陈述官与民的关系,教育陶侃要关心民众,爱护民众 。陶母遇事善导,陶冶了陶侃的廉俭品德 。他在荆州任刺史时,不仅清廉,而且节俭 。
连造船留下的木屑也命令船官收集起来,等到雪后放晴,这些木屑就撒在雪水打湿的台阶上,便于人们行走 。官府里用竹,他也把丢下的竹头积攒起来,这些下脚料又都作了造船的竹钉 。
陶侃到了晚年,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军事,并兼任荆、江二州刺史 。告老辞官那天,他把所有军资、器仗、牛马、舟车都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后,方才离任 。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
3、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 。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 。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 。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 。”
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 。
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 。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 。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
4、包拯拒礼为开廉洁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
5、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