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大道今与昔|连云港| 310国道( 二 )


1967年新墟公路在23.5千米的砂石路面上改铺沥青罩面,厚2厘米,达3级路标准。
1978?1981年拓宽路基和路面,局部路段达2级路标准。1981年新墟公路307线国防公路被列为国家310国道。1982年10月宋跳以东2千米 路段铺筑2级水泥路面,路面宽拓至9米,两侧各镶边0.5米,投资54万元。
1986年市政府决定修筑新墟一级公路,征地860亩,拆迁房屋1.5万平方,总投资6200万元,自1986年12月开工,1989年6月通车。西起海连东路连接处至墟沟海棠路口与中山路衔接,全长22.6千米,路基29?34米,分上、下行,每幅快车道8米,慢车道4.5米.其中平山环岛至海棠路口2.6千米,按城市道路标准扩建,路基宽33米,快车道14米,两边慢车道各3.5米。人行道宽4米,两侧绿化带宽2米。按照“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于1989年6月5日在猴嘴山头西设新墟一级公路310收费站。
港城大道今与昔|连云港| 310国道
文章插图

新墟公路的变迁
一级公路建成后,江苏省交通厅以累计颠簸仪测试,其沥青路面平整度达国际标准优良级,时为全省公路质量第一。1990年310国道被确定为国家主干道。在1995年的改扩建过程中,新墟公路收费站由猴嘴迁至朝阳西山湾处,改称310国道朝阳收费站。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进一步投资城市道路改造,于2003年将新墟公路命名为港城大道。此时港城大道并不具备“港城大道”的命名资格。按《辞海》定义:“市区以外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称为公路。”2005年4月12日,江苏省政府以苏政处【2005】18号文批复《连云港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中,仍将连云港市的城市定位为“一市双城式”,主城区新海城区与连云港港口城区相距20多公里,贯穿于云山乡、中云乡、朝阳镇及花果山乡等乡镇土地上。既已命名,也说明连云港市在道路建设上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
港城大道今与昔|连云港| 310国道港城大道今与昔|连云港| 310国道
文章插图

今日的港城大道
今日的港城大道,全长22.6千米,西起海连东路刘跳连接处的凌州广场,东至墟沟海棠路口与中山路衔接。港城大道作为城区道路改造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2年首先进行新墟公路东段2.6千米改造,即从海棠路至平山段的改造,按城市道路扩建,路基宽33米,快车道14米,两侧慢车道各3.5米,人行道各4米,绿化带宽2米。2003年凌州广场至宋跳段和平山至朝阳段投资1.49亿元改造;2004年9月2日又投资2.3亿元进行宋跳至朝阳段改造,2005年9月19日上午8时,经省政府批准,310国道朝阳收费站停止收费,并拆除收费设施,至2005年9月25日,赶在“9.27”世界旅游日中国庆祝活动之际,港城大道全线贯通,时任市长刘永忠为港城大道全线贯通剪彩。建成后的港城大道路基宽100米,其间上下快车道各12米,共6车道,两边慢车道各6米,快慢车道之间隔离带各9米,两边人行道各6米,路边绿化带各17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