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学|【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重庆大足:千年石窟如何再续光华?

大足学|【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重庆大足:千年石窟如何再续光华?
文章插图

12月14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大足石刻景区。新华网 韩梦霖 摄
新华网重庆12月15日电(韩梦霖 王琦)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进一步加强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抢救性修复、灾害治理等工程,深度挖掘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利用上实现新突破,让历史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擦亮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名片,全力打造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
12月14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大足石刻景区。冬日暖阳照射在石刻之上,千年之前的匠人们开凿石窟的声声锤音,仿佛依然回响在山谷之中。
在大足石刻博物馆,新一代的巴渝工匠、从事了二十多年文物保护工作的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为采访团的采访人员们回顾了千手观音造像修复的故事。
大足学|【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重庆大足:千年石窟如何再续光华?
文章插图

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金光重现、熠熠生辉。新华网 韩梦霖 摄
一根手指的掉落
开启历时八年的抢救性修复
进入21世纪,矗立山崖千年的大足石刻群像,在长年累月的风侵水蚀下,病害多发。2007年的一天,一根手指的突然掉落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对千手观音所遭受病害的极大关注。2008年,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当时共发现石质胎体风化、贴金层开裂、彩绘脱落等各类病害34种,可以说病得非常厉害,必须要进行手术!”陈卉丽回忆。
但如此大规模、综合性石质文物修复,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为此专门汇聚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0多家文保、工程单位近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联合“诊疗”。
据她介绍,整个修复工程前期研究花了三年时间,才编制出了修复方案,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等现代科技也首次在大型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中应用。
修复不只是技术的挑战,还是修复理念和原则的挑战。在陈卉丽看来,修复过程中一大难点,就是要找到文物保护、公众需求、艺术价值三者的平衡点。“文物修复最关键的一个就是真实性,这是原则,就行断臂维纳斯一样,残缺美是她的真实性。所以修复千手观音,我们必须坚持保留真实性的原则。”这样苛刻的要求,也让修复工作每一步都充满更大的挑战。
在攻克了一个一个难题后,经过8年的努力,2015年,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金光重现,历经800多载沧桑风雨后以熠熠生辉的姿态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