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放|【冰点探索】大胆摸,这是核裂变发的热( 四 )


文章插图


11月24日,海阳核电站,两个机组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最大程度避免操作失误。
第三代技术的设计理念基于“削弱‘人’的不稳定因素”
海阳核电站毗邻黄海,常年抽取海水用于冷却核设施。在抽水口,海水中的鱼、虾、海草被滤出,海水在海阳核电站循环一周带走“低级”的余热,最后热气腾腾地回到黄海。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些“低级”的热量没有利用的价值和机会,但吴放却想,是不是有办法把这部分能量也利用起来呢?
他想到此前在新闻中看过的“南红北移”工程。适合在南方温暖潮湿环境生长的红树林是极好的海洋生态系统,能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和空气,还有10倍于陆地森林的固碳能力,但它不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
此前,中国的“南红北移”工程最北只开展到北纬30度的浙江舟山。海阳的海岸线比舟山更靠北,但一年四季分秒不停流回大海的反应堆冷却水也许可以营造适合红树林生长的环境。吴放联系了多所大学的专家开展调研,并在今年6月开始了这项工程,目标是将红树林生长的最北位置扩展到北纬37度附近。
海阳核电站采用的是第三代核电技术,也是目前商用大型核反应堆最先进的技术,外观特征就是核岛的外形像白酒瓶,瓶盖位置装有大量冷却水。发生极端意外时,这3000吨水会自动下沉用于冷却核反应堆,可以做到72小时不需要人工干预,保障机组安全。“第三代技术系统的设计理念就是,削弱‘人’的不稳定因素。”吴放说。
中国的核电站已经设计了完备的操作机制,几乎所有的操作必须有书面或口头的批准才能进行。一名海阳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向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演示,即使是交换两条接线,也要使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标记线路和接口,并事无巨细地记录每一步操作,最大程度避免人的失误带来风险。尽管这项操作在普通人的家中就是拔线、插线这么简单。还有人调侃,和做核电的人打交道,总会遭遇“灵魂三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这么做有依据吗?谁告诉你这么做的?”大多数时候,反应堆所在的核岛内并没有人,具体的操作都由全自动化系统进行,只需要主控室的操纵员在核岛外给出指令即可。
在这里,没有员工担心发生事故,也不担心自己受到超量的核辐射。海阳核电站每一个有受到辐射风险的员工从入职起就会配备一枚专属的核辐射检测仪,持续监控他累积受到的核辐射剂量。
为了消除民众对核的恐惧,海阳核电站的工作人员经常到社区、街道上进行科普宣传,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说,民众的接受度普遍很高,没有人表现出恐惧,还有民众说:“你们比我们离核更近,你们都不怕,我们怕什么?”海阳核电站2019年的一次街访结果显示,95%的市民对核电站表达的是积极或中立的态度,剩下的5%是不了解或不关心。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