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云南梧桐( 四 )
也就是说,极小种群的方法是:采用多种保护方式,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极小种群方法扩展到更多的物种实践。事实证明既保护了种群,又在带动当地发展。
如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已初步建立了“种质采集—种质保存—人工繁殖—迁地保护种群的构建—野外种群及生境恢复”的技术体系。通过迁地保护、种质保存等工作,不少极小种群植物都有了“备份”。
不过,要想知道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是否有效,还是得回归自然。
从2014年起,杨静开始做滇桐的抢救保护,至今一直在持续调查它的分布。滇桐是一种活化石植物,见证了地球缓慢的进化过程。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高大挺拔,一般生活在海拔较高的茂密森林中。最为动人的是其花朵,状似粉色五角星。
“我们采集种子,先后繁殖了1700株苗。一些留在昆明植物园做了迁地保护,现在迁地保护的苗已经开花结果,算是比较成功。”除了迁地保护,2015年,杨静和团队还在马关古林箐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基地开展近地保护,栽培了210株滇桐幼苗。
然而,到回归自然这一步,大家犯了难。
“滇桐的一个保护难点是,它的很多分布不在自然保护区内。它们的生境大多被人类的房屋、田地、经济林地占据,所以难以找到地方做回归自然。”杨静介绍,滇桐分布较多的德宏州江东乡与当地多个自然村重合,成株下的土地均已成为人居区或已栽培经济作物,无法自然更新,也难以建设有效的保护小区。这个种群所在的地块、林地,权属均为私人所有,不适宜划出单独的地块开展引种回归。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想出了新办法。“2016年,我们在江东乡用本地种群的种子繁殖了约150株滇桐幼苗,并在2017年由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和江东乡林业站配合,将这批滇桐苗木分发至各自然村的护林员手中,由他们分发至有保护积极性的当地农户手中。农户可自由选择种植于自家屋旁或林地周围的小生境中作为风景树。”杨静说。
这一举措开创了一个特殊引种回归模式。在人类干扰较大的乡村,通过老百姓自发的保护愿望,成功实现了回归自然的保护方式,增加了这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和分布面积,回归的幼苗因为有人工管护,成活几率更高。与此同时,由于农户保护积极性高,对本地滇桐也形成了很好的保护氛围。
2018年到2020年,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调查到的滇桐数量约为200多株。“所以滇桐的就地保护不错。可以说滇桐已免于灭绝风险了。它已不列在今年4月云南省发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初稿里了。”杨静说。
不过,由于不少木本类植物的成年期很长,要想知道是否能够实现自然繁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信众|雍和宫自1月17日起暂停开放
- 北京市|我国这十个景点,很多人看到第一个,就想出发
- 历史|云南有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与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
- 苗寨|日照旅行,两日美食加景点推荐!!
- 横滨|这个冬天,至少要去那拉提一次!
- |假期将至,去云南旅游,有几样东西一定要吃!
- |和一毛不拔的人去旅游,是什么体验?过来人:总算花钱看清人品了
- 天池|长白山的天池到底有多美?
- 云南|云南一奇葩县城,为全国最窄县城,历史背景深厚,给游客带了惊喜
- 景区|吉祥物IP让洪洞大槐树景区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