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等了40多年,总算等到了今天”|东街纪事 | 朱威( 二 )


褚秋平告诉采访人员,过渡的房子已经在周浦借好了,现在就等集中搬家的车子了。“等搬过去后,再慢慢看房,买上一套两室户的称心电梯房。”
户口本为何“失而复得”
高签约率的背后,除了居民的期盼和配合,也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倾力付出。
老城厢里老人多,病人也多。复兴东路349弄的陈老先生患有糖尿病,出行都要坐轮椅;老伴王老太患有尿毒症,隔天要去医院做一次血透。两位老人年过70却没有子女,住在33.58平方米的老房里。
一轮征询时,他们委托居委会投了赞成票,但事实上老人的心里一直不平静,藏着诸多顾虑:搬家打包怎么办?找房怎么办?今后看病怎么办……老俩口越想越担心,也对征收越来越抵触。
征收刚启动要提交材料复印件时,经办人石筱娥就发现他们家的档案袋里,户口本、房卡的复印件一样都没有。大热天里,她和搭档俞轶佳一次次上门了解情况。老俩口都是冷冰冰地回答:“东西弄丢了。”“没关系,我们到派出所去查。如果你们自己找到了,也告诉我一声。”后来问了好几次,老俩口一直推说没找到。
“我们等了40多年,总算等到了今天”|东街纪事 | 朱威
文章插图
经办人石筱娥正在和居民讨论、协调。
石筱娥心里明白,其实是老人不想拿出来。为什么起初赞同现在又打退堂鼓?唯有搞清楚这背后的原因,才能让老人打消疑虑。
为此,她和搭档先后至少上门10多次。每一次去老人家,都要算好时间:星期一、三、五王老太要去医院做血透,二、四、六上午要做家务,下午天气好的话老人才会出来晒太阳,石筱娥就找这个时候在路边陪她聊天。慢慢地,王老太把心里的担忧都说了出来,每次说到最后,都会激动到哭泣。
石筱娥一条条耐心地劝慰老人:有什么事只管提,我们都尽力给办,办到称心为止。“搬家打包打不动,只要坐着看好东西就可以,我们会帮着搬,肯定不会少东西;整理箱基地没有配,我自己钱买好给你送过来;找房子我也可以帮你们找,买房是大事,我先看好,再接送你们去看,一直看到你们满意为止,不满意不付钱!”
石筱娥说到做到,她先后为老人去中山南一路看过两套房子,虽然老人家没看上,但是心里的担忧已经少了很多。石筱娥还多次劝老人,“补偿款不要都用来买房子,手上要留一点钱养养老”,这些贴心话,都让老人感到很温暖很放心。
终于有一天,王老太打电话给石筱娥:户口本找到了。石筱娥兴冲冲赶去,结果老人又说没有了,后来又来电说有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总算把户口拿了出来。再过段时间,老人又说房卡找到了,还专门送到石筱娥手中。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