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雅|华夏有宝库 文物展“青春”( 三 )


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 , 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 总书记前段时间又专门致信强调 , 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 , 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 , 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 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
陕历博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长期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管理等工作 ,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 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指导性特别强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地区的精神家园 , 经常走进博物馆的人一定会爱上这片土地、厚植家国情怀 。 三秦大地上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风貌独特 , 本身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
“但过去的展览 , 往往只是把文物摆出来给大家看 , 文字描述也多是学术术语 , 我估计80%的人看不大懂 。 ”侯宁彬说 , 通过展览讲故事是博物馆的核心文化产品 , 在这方面应下足功夫、久久为功 。 博物馆必须求新求变 , 让参观者了解文化脉络和先人的奋斗历程 , 为其营造归属感、获得感 , 使其体会到幸福感、成就感 , 进而激发奋斗向前的动力 。
陕历博自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 。 现馆于1991年建成开放 , 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 。 展望未来 , 而立之年的陕历博不断焕发生机 , 探寻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
繁忙的日常文物讲解之余 , 他们在线上教育活动方面也是“蛮拼的” 。 “我们不能只守在馆里 , 而应利用新媒体挖掘潜在观众 , 会讲‘网言网语’ 。 ”蔡淋推荐采访人员关注以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主的“陕历博美丽杏坛”公众号 。 杏坛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象征 , 陕历博希望借助新媒体平台探寻华夏文脉、守护古代文明、传承优秀文化 。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 , 文博单位因人流量大而时开时闭 , 这对多层次、多渠道的博物馆教育传播体系提出新要求 。 陕历博在某音频软件推出《唐美丽讲故事》音频故事、联合某网站推出《趣说博物馆》公益直播历史课活动、携手某视频软件打造线上文物故事《文物时空漫游》等 , 并在2021年春节推出“牛气冲天——藏在博物馆中的牛文化”系列主题课程 。 “这些线上教育产品是我们利用新媒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益尝试 , 让公众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 进一步扩大博物馆教育的覆盖面 。 ”蔡淋说 。
作为一家大馆、老馆 , 陕历博仍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 。 比如 , 展示和服务空间不足、事业单位运用市场资源的机制不够灵活、在文化场景的打造和游客体验的营造方面还有差距 。 李博雅认为 , “大馆狭地”矛盾让文创产品的展现受到很大限制 , 应该多举措发力 , 使文创商品店作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的作用充分体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