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踏迹寻音:宁波这个地方( 三 )



在天一阁 , 看到许多孩子正在学习象棋 。 他们两两相对 , 在老师的指导下 , 每个孩子看起来都很投入 , 他们享受着走每一步棋 , 享受着美好的氛围 。 这类活动据说在这里还有很多 , 天一阁的文化一直影响着宁波城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宁波人 , 在万千风雨沧桑中 , 留下其不可磨灭的印记 , 它深深植根于宁波文化 , 成为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
“此乃是词 , 不应称书”

上海人 , 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早期来上海的宁波人 , 至今在户籍上写的还是“宁波人” , 因此 , 我周围很多人都是宁波人 , 宁波滩簧也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一种戏曲形式 , 表演的关键在于台词和动作 , 台词要用宁波老话 , 而且很长 , 需要演员记性好;角分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 , 丑角动作要夸张 。 后来有人告诉我“宁波原有72个滩簧戏 , 被称为72小戏 , 但是大部分都已失传了 。 ”
与宁波滩簧异曲同工的还有就是“四明南词” , 实证可考的时间距今约300余年 , 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 俗称“宁波文书” , 属弹词类 。
明末清初 , 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 , 组织了类似票房形式的“诗词歌赋社”和“丝竹社”对南词曲调、节目进行研究 。 道光年间 , 南词十分繁荣 , 宁波城新街一带已有“崇德社”、“引凤轩”等组织 。

四明南词唱、奏、念、白、表相间 , 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 。 南词常用曲调有词调、赋调、紧赋、平湖、紧平湖 , 俗称“五柱头” 。 其唱腔多是七字句 , 有的间隔衬字流畅动听 , 有的还有大段起板、间奏、尾奏等器乐段 。 主要乐器有:箫、笙、扬琴、二胡、琵琶、小三弦等 。 演奏时 , 演奏员们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特色 , 围绕主旋律 , 自由发挥 , 互相辉映 , 形成支声复调 , 以少胜多 , 音乐十分优雅 。
由于词章华丽和曲调优雅 , 四明南词为士大夫们所欣赏 , 一般不进入书场、茶坊 , 多在寿诞、喜庆的堂会上演唱 。
据传说 ,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到宁波 , 并在白衣寺章状元家住过 。 听了宁波文书《珍珠塔》等 , 乾隆十分赞赏 , 说“此乃是词 , 不应称书” , 众多曲调被甬剧和宁波滩簧等吸收和融化 。
比上海外滩还早的宁波外滩

外滩者 , 上海外滩的“专利”称呼也 , 为世人瞩目!可经济社会 , 其外滩“名号”或可借鉴而用之 , 或可挖掘而称之 , 或可光复而名之 , 林林总总之“外滩” , 若一出闺之名伶 , 各怀心事 , 且如孔雀开屏 , 美丽被摊在城市的阳光下 , 默默叙说各自的辉煌历史 , 及预示着各自的美好未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