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埭|古街塘河相伴的黄埭老街,碧云天、黄叶地,又到银杏金黄时( 二 )


关于银杏的来历 , 当地有多个版本的传说 , 但流传最广的 , 则与太平天国的故事有关 。

据传 , 白果园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在黄埭练兵的校场 , 这株银杏是慕王谭绍光所栽 。
清同治年间 , 苏州为太平天国苏福省 。 1862年初春 , 慕王谭绍光主持苏州留守事 , 一日途径黄埭 , 有妇女控诉驻当地副职武官调戏侮辱新娘案 。
慕王在黄埭设临时行辕3天 , 审理此案 。 他每天上午审案 , 下午率随员巡视附近乡村 , 了解民间疾苦 , 办了许多让人称道的实事 。




调戏妇女的武官被查实后斩首 , 当地于是留下了“慕王斩将处”和“刀垛石狗头”等遗址 。

慕王临行前 , 看见有乡农兜售树苗 , 于是选购两株银杏树苗 , 亲自种在后院空地上 , 这便是这株古银杏的由来 。
但我个人以为 , 这并不可信 , 因为太平天国距今不到200年 , 与银杏的年龄不相符 。 我更愿相信 , 这是黄埭镇上的说书人编出来的 。



说书人 , 以前被尊称为说书先生 , 编故事、讲故事的水平都是一流的 。

作为吴县西北部各乡镇及无锡甘露、荡口 , 常熟辛庄、杨友等地物资集散的大集镇 , 黄埭在古时 , 八方商贾云集 , 自然也是说书人必跑的码头 。
“说书灵勿灵 , 要过黄埭老码头” , 黄埭镇历史上曾是吴县最大的书坛老码头 , 仅老街上就曾有万云楼、畅苑、怡苑等九家书场 , 黄埭书场更是有“苏州小光裕”之称 。



黄埭书场是苏州最古老的民间评弹书场之一 。 设在老街西首的原熙馀草堂内 。

熙馀草堂建于清道光三十年 , 原本是乡绅朱福熙的宅院 , 由“香山帮”工匠精心营造而成 。
有见识的老人说 , 取名熙馀草堂 , 一是取《尚书·尧典》中的“庶绩咸熙” , 及《石崇文》的“高歌凌云 , 乐余年”之意;二是屋主名“福熙”取“岁岁有余”之意 。



早年间 , 这里宾客云集、高朋满座 , 时有评弹界大腕蒋月泉、徐云志、严雪亭、黄异庵等前来演出 。

现今的百年书场依旧对外开放 , 常有演出 。 位于熙馀草堂内的黄埭评弹陈列馆 , 陈设着诸多评弹演艺道具及数百张老照片 。
古色古香的砖雕门楼、透着历史流光的窗棂 , 还有年年花开不败的广玉兰古树 , 无不令人沉浸在旧年的光阴里 。
而走过长长的备弄 , 在明暗交错的光线里 , 恍惚间 , 那从清末至今来过黄埭书场的46位评弹名家 , 在你面前勾响弦索叮咚 , 一口软糯的“勾魂腔”萦绕满堂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