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荀彧 王佐之才( 二 )


第九、熙宁变法,争议不休——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王安石变法 。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
第十、帝王之师,救时宰相——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
“王佐之才”是什么典故逸群之才侧重于个人的品质、文化、艺术修养,王佐之才偏向于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经天纬地之才 。
释义
王,君主或帝王,多指国家元首;佐,辅佐; 才,才干、能力、智谋;王佐,即为“佐王”(古汉语倒装);王佐之才,是指某人(或谋臣)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 。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

王佐之才荀彧 王佐之才

文章插图
王佐之才是什么意思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在治国安邦方面拥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往往会称之为王佐之才 。
王佐指“佐王”,辅助帝王君主之意 。
之才指“才学能识”,表明辅佐之臣的能力之高,多指治国奇才 。
此词汇的出处是《汉书·董仲舒传》
原句为: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
举例:当朝一见,许其王佐之才,行路相逢,知其美人之赠 。
古时很多军机谋士就被誉有“王佐之才”,这既是对文臣极大的肯定,又是鼓舞士子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蔚然之风
例如:三国时代的荀彧就被称有“王佐之才” 。
岳鹏之举,王佐之才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
王佐之才,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
译文:刘向说董仲舒有辅佐帝王的人才,虽然伊、吕无以挽回 。
在小说《岳飞传》中,有一典故叫做王佐断臂 。王佐利用苦肉计诈降取得金兀术的信任,然后得以在金营中随意走动,继而成功策反猛将陆文龙,为南宋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
扩展资料:
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 。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这年十六岁,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 。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 。
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收为义子 。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 。一日,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忽见部将王佐进帐 。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已被斩断(已敷药包扎),大为惊奇,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
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策动陆文龙反金 。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才采取断臂之计 。岳飞十分感激,泪如泉涌 。
王佐连夜到金营,对金兀术说道:“小臣王佐,本是杨么的部下,官封车胜侯 。杨么失败我只得归顺岳飞 。昨夜帐中议事,小臣进言,金兵二百万,实难抵挡,不如议和 。
岳飞听了大怒,命人斩断我的右臂,并行命我到金营通报,说岳家军即日要来生擒狼主,踏平金营 。臣要是不来,他要斩断我的另一只臂 。因此,我只得哀求狼主 。”
金兀术同情他,叫他“苦人儿”,把他留在营中 。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接近陆文龙的奶娘,说服奶娘,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 。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诛杀金贼 。王佐指点他不可造次,要伺机行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