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民”带“老村民”明月如何“照”故里?|新华全媒+| 新华全媒

新华社成都12月9日电(采访人员董小红、高搏扬)走进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村口的旅游地图和游客接待中心引人注目,村道干净整洁,弯弯曲曲延伸到村子深处,连路边的垃圾桶都“戴”着村里的传统斗笠,古朴可爱。步入这里,如明月村的名字一样,仿佛走进一个诗意田园。
“新村民”带“老村民”明月如何“照”故里?|新华全媒+| 新华全媒
文章插图

明月村路边“戴”斗笠的垃圾桶。新华社采访人员董小红 摄
走进村道旁一栋白色房子,门口挂着一块小牌子——“远家”。这是一个集民宿、手工教室、咖啡馆、书店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
“远家”负责人张小喜一边整理店里的书籍,一边和工作人员核对即将在村里举行的几场文化活动的日程。
“新村民”带“老村民”明月如何“照”故里?|新华全媒+| 新华全媒
文章插图

张小喜在主持村里的文化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一个“新村民”,他来这个村子6年了,也越来越喜欢这里。
2015年,张小喜第一次进入明月村,就被这里浓厚的乡土人情吸引。“每天都有村民主动和我打招呼,常常邀我去他们家吃饭,非常热情。”村民的淳朴热心让张小喜感受到了久违的“人情味儿”。
张小喜还看中了村里独特的草木染资源。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带动村子发展。草木染是用天然草木作为染料来染色的一种技艺。张小喜惊喜地发现,明月村不仅有染布的传统,村里的土壤还非常适合草木染原料“蓼蓝”的生长。
张小喜带着团队到贵州、云南等多地学习草木染技艺,学成后回到村子,给当地“老村民”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老村民”意识到传统技艺是个“宝藏”,主动参与进来。
35岁的“老村民”蔡琼此前一直在外打工,了解到村里正在发展草木染技艺后,她回村从头学习,经过培训,目前已是村里草木染手工艺体验馆的一名讲师,负责给游客讲解培训草木染技艺。
“新村民”带“老村民”明月如何“照”故里?|新华全媒+| 新华全媒
文章插图

村民和游客展示草木染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个月四五千元,跟我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离家近,能照顾小孩和老人,还学习了一门手艺,很不错。”提起回到村里的生活,蔡琼很满足。
目前,明月村已引进文创项目51家,引进“新村民”100余名,通过“新村民”带动“老村民”,着力打造文创旅游产业,2020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300万元,带动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7万元。
明月村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振兴,也让周边村民享受到了红利。隔壁藕塘新村的村民欧晓娟看到明月村的发展,结束了近十年的漂泊,来到明月村,成为一名咖啡师。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