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处理 陌生化( 二 )


陌生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写作中 , 陌生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的陌生化、技巧的陌生化、语言的陌生化 。关于技巧的陌生化 , 一切新技巧的出现和运用 , 如意识流技巧、黑色幽默技巧、卡片式写法、扑克牌式的随意组合等 , 对于读惯了传统技法的作品的读者 , 都有陌生化的效应 。这是技巧的陌生化 , 下面介绍题材和语言的陌生化 。
1.题材的陌生化 。怎样把熟悉的题材处理得让读者感到陌生呢?改变观察和表现角度和改变事物所处的环境气氛 , 是两个重要的方法 , 比如黄果树瀑布 , 在电影、电视、摄影、散文、诗歌中被成百上千次地表现过 , 是人们熟悉的 。要把这个众所周知的事物陌生化 , 一可以改变观察角度 , 比如从水帘洞观察 , 或者乘飞机在高空鸟瞰 , 都会使黄果树瀑布变得陌生;二可以改变黄果树瀑布的环境气氛 , 比如月下的黄果树 , 雾中的黄果树 , 暴风雨中的黄果树 , 梦中的黄果树 , 同样也能让读者获得陌生感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写的是人们熟知的旧社会 , 但通过狂人的眼 , 便使人感到陌生;王蒙在《夜的眼》中写的首都的夜生活 , 并不稀奇 , 但从一位来自遥远的草原的夜访者的角度观察 , 街道、路灯、行人、汽车都显得陌生了;茨威格在《家庭女教师》中 , 写的是一个老故事——雇主的侄儿诱骗了年轻的家庭女教师而又抛弃了她 , 这种事情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屡见不鲜的 , 但从两个稚气的还不了解人世间罪恶的女学生眼中看来 , 它是陌生的 , 读者也感到这个熟悉的故事陌生化了 。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改变角度的方法使题材陌生化的 。
2.语言的陌生化 。通过遣词造句 , 通过改变句子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 , 可以使极为寻常的语句变得陌生 。比如这样一句话:“我受恶势力的迫害 , 想反抗 , 却又无法 。”如果变成这样“夜晚 , 墙活动起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 , 勒索我/要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 。”(舒婷《墙》)两者意思没有变 , 后者却把人们熟悉的话语陌生化了 , 原因是后者用了象征、拟人的修辞方法 。
陌生化的技巧 , 是为了使读者获得一种新奇感 。
什么是“陌生化”??什么才是“陌生化”?
不论写诗还是进行散文写作 , 在理论实践上都会遇到陌生化的问题 。特别是诗歌创作 , 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个词儿 , 而且大多是指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 好像不如此 , 写不出好的诗歌 。这话绝对了 。
不论散文还是诗歌 , 技巧的实质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理解一下俄国文学批评家施克洛夫斯基的一段话 , 他是上个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言人 , 是现在国内很多人都推崇的“陌生化”也就是“务求新奇”的代表人物 。他在1917年发表的《艺术即手法》中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 , 使形式变得困难 , 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强度 , 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 , 必须设法延长 ,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 , 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朦胧诗派代表人物北岛曾认真地将这段话抄录于笔记本上 , 并在创作中实践这种思想 。
接着我说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这些话并不全都是真理 , 特别是他忽视了审美对象的作用 , 而完全变成了技巧的宣泄 。作为客体 , 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互为意义 。还有 , 从审美的角度出发 , 形式和内容不可分离 , 他完全割裂了这两者的关系 , 使审美的感觉过程变得虚无缥缈 。现在有一些新锐散文就是受了这种影响 , 单纯追求形式 , 变成了形式主义的奴隶 。如果真的玩弄技巧 , 我看也是死路一条 。但是尽管如此 , 这段话还是很重要 , 它透露了技巧的一些实质 , 起码他是要“文学应以不寻常的新方法反映旧思想或世俗的经验 , 而迫使读者重新观看世界 。”
形式即艺术 , 要理解这句话 , 形式包括内容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语言表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