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结局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血战钢锯岭》具有可比性么,如何评价这两部电影?两部都是好电影,值得一看
《血战钢锯岭》以对抗法西斯将战场设在日本冲绳为背景,写了一个致死不愿意拿枪的战中军医,徒手救回了75条生命 。影片让很多人感动,甚至有人为此哭泣 。
人不可无信仰 。信仰让我们重拾信心 。历史不可忘记,但我们同样呼唤和谐相处 。或许,这就是对电影《血战钢锯岭》的最深的感悟吧!《血战钢锯岭》,有激烈精彩的战争戏,有反战和人道主义的内核,最后男主角舍命救人的场面多么触动观众的情绪 。
 《血战钢锯岭》不仅是一部关于奉献和牺牲的英雄主义主旋律电影,它最核心的表达,是借用一名基督教徒通过自我救赎靠近神性光辉的故事,来印证拥有坚定信仰的力量 。这是一个因敬畏上帝而内心澄明之的导演才能拍出的电影 。
从内容上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在赤裸裸地展现美国当下生活中的本质,而且是用极度写实又高清的方式 。一个外来者,揭人家的短给人家看,从来都宣扬“英雄主义”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片,更像一部文艺片 。它太沉闷,太冷静,太含蓄,没有套用好莱坞几分钟一冲突,十几分钟一高潮的剧本框架,没有某种价值观的输出或者情绪的引导 。政治倾向上既不左也不右,也没有明确的反战主题 。它太真实,太像生活本身,让观众得不到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
大家觉得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首先,让我从个人角度来谈谈观影的主观感受~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推荐指数:四星+0.5
细腻指数:四星+0.5
基本信息
类型:剧情
编剧:让-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
导演:李安
主演: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等
上映时间:2016年11月(国内)
前天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中场战事》)上映,然后影视圈地震了 。李安作为江湖老前辈,从不轻易出手,但凡有所行动,那必然全世界瞩目,赞誉也随之而来,他的好多名作如,《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证明了这点 。
我昨晚看了《中场战事》,当看到男主比利作为取悦全美大众的小丑,站在舞台上不动不动时,差点泪崩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听我身后的姑娘感叹:“拍的是什么啊,都看不懂 。”外界对这部电影的口碑,存在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对电影商业化诉求强烈地欧美地区 。堪称影评界琅琊榜的Metacritic网站,对《中场战事》的评分,仅有53分(李安另一部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该网站的评分则是79分) 。
安叔每一部电影我都看过,都喜欢 。安叔不是一个用强情节去取悦观众的导演,所以很多人看安叔作品的感觉就是:好无聊、特别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对安叔新作的感觉就是连带十个感叹号的好牛 逼 。
写安叔电影《中场战事》的影评,应该多看几遍电影,起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因为此片刚刚公映,在技术上又是采用120帧/4K/3D规格,所以票价特别贵,我只能看一遍,网上关于《中场战事》的资料又特别少 。那我只能以我的记忆为依据,写影评了,中间故事有讲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
接下来,具体说说影片本身~
一、《中场战事》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到这个问题,百度百科有一堆解释吧,但我总觉得不正确 。要想理解本故事,最好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一种技术:120帧/4K/3D拍摄格式 。虽然大家都不是搞技术的,可能不太懂帧啊K啊D的,但是一句话简言之:这种格式是目前世界上的最高规格拍摄格式 。据说,全世界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5个城市中的5家影院的5个影厅能够满足这种播放要求 。
安叔不是梅卡隆,不会对技术痴迷到魔怔 。他之所以采用这种技术,有自己的解释:
“电影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人的感觉,还是要为艺术来服务,为故事,为人物,为戏剧性服务 。我从来不觉得技术在这边,艺术在另一边 。”安叔的意思是,技术是为了讲故事服务的 。
外人理解这句话,基本上感觉就是废话,拍摄电影的技术当然是为了故事服务的,不然为什么叫拍摄电影的技术 。你错了,朋友 。我认为,《中场战事》这部电影,必须用这种技术拍摄,观众才能贴近男主比利·林恩的内心 。
电影故事是拍给人看的,故事内的内容讲的是人的故事 。比利·林恩就是《中场战事》里的人,他没有故事,只有立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