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流浪”中国( 三 )



晋、陕北部为中国传统上重要的农牧分界线 , 口外蒙地地广人稀 , 当地人出于各种需要 , 主动招募内地民人垦种 , 而清朝政府则出于移民实边等诸多方面的考虑 , 逐渐放宽政策 , 鼓励放垦蒙地、发展农业 。 清光绪三年至五年 , 山西等省大旱三年 , 出现\"丁戊奇荒\"的旱灾 , 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 , 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 , 大批百姓离开故土 。

走西口是用脚丈量未来 , 迷路时扔鞋子 , 鞋尖指哪儿走哪儿 。 呼和浩特80%的汉人 , 都是山西人走西口留下的移民后代 。 大批经商务工者的纷至沓来 , 也刺激了蒙古地区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 。 现包头老城乡还流传着“先有复盛公 , 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 复盛公就是山西乔家在100多年前开的商号的名称 。 清代中期 , 蒙古商品贸易大权几乎完全控制在走西口的晋商手中 。
蹚古道
指陕西到四川康藏地区的茶马古道 , 即西南丝绸之路 。 蜀道虽难 , 但关中地区与西南自古就有联系 。 秦朝是为维护中央对巴蜀地区的统治就修建了长安到成都的古道即秦蜀古道 。

康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地方 , 通过这里又分为两条古道 。 一条是向西通往西藏 , 一条是向南通往云南 , 并且通过这条古道 , 陕西商人最远走向了西亚、印度和东南亚 。
西藏等地高寒 , 植物难以生长 , 当地居民的主食为青稞 。 此外 , 食用的牛羊肉和奶制品等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也占了很大比重 。 而这些酸性食物不好消化 , 需要碱性的茶水中和 。 唐宋时期 , 中原王朝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需要大量马匹 , 而中国东部不产良马 。 有需求 , 双方一拍即合 , 茶马古道应运而生 。 当时茶叶来源有两个 , 一个是陕南茶 , 由世代种植茶叶的巴人提供 , 另一个是南方茶 , 主要来自湖南安化 , 当时的茶叶压制成砖便于运送 。

而通向西南的茶马古道 , 最早就是由陕南的商人硬生生踩出来的 , 到达康定 , 再通过康定运送到西藏、云南 , 东南亚 , 然后再转到印度 , 通过印度再运送到西域中亚等国 。

这样 , 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 , 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 , 流动不息 ,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 , 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 与此同时 , 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
下南洋
以中国为中心 , 历史上定义了:东洋、西洋、南洋、北洋:
北洋:江苏、辽宁沿海、包括黄海、渤海;
东洋:中国大陆以东的区域 , 日本、东南亚北部;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